第二個字是崩,第四個字是裂的成語是:山崩地裂、天崩地裂
壹、山崩地裂
讀音:shān bēng dì liè
釋義: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或山和地都裂開了。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山崩地裂,水泉湧出。”
譯文:山和地都裂開了,泉水湧冒而出。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聲勢巨大。
例句:那場山崩地裂的災難,令每壹個經歷過它的人都刻骨銘心。
二、天崩地裂
讀音:iān bēng dì liè
釋義:形容聲響強烈或變化巨大,像天塌下、地裂開壹樣。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譯文: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繼位的天子也得離開宮殿居喪守孝,睡在草席上。
用法:?作謂語;形容變化巨大。
例句:即使天崩地裂也動搖不了他對黨對祖國的壹顆忠心。
擴展資料
壹、山崩地裂的反義詞:巋然不動
巋然不動,讀音:kuī rán bù dòng
釋義:像高山壹樣挺立著壹動不動。形容高大堅固,不能動搖。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也。”
譯文:得道的人就像山丘、巍然不動,而行路人將它作為目標來攀登。
用法:作謂語;含褒義。
例句: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二、天崩地裂的反義詞:萬籟俱寂
萬籟俱寂,讀音:wàn lài jù jì?
釋義:形容四周非常寂靜,沒有壹點聲音。
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磐音。”
譯文:此時此刻萬物都沈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安靜。
例句:萬籟俱寂的深夜裏,大街上只有清潔工人在辛勤地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