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典故都有哪些意思?

成語典故都有哪些意思?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語出《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氣蓋世。」

杯羹之讓

《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漢軍斷絕楚軍糧草,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壹杯羹。」後因以「杯羹之讓」謂受人挾持,惹人譏誚。

搏牛之虻

原意是說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壹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虱那樣去與別人打仗。後來比喻其誌在大而不在小。《史記·項羽本紀》:「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

不勝杯杓

杯杓bēisháo:杯,古同「杯」,酒具,借指飲酒。謂酒量有限,不能再飲。《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才氣過人

才能與氣魄超過壹般人。《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己憚籍矣。」

破釜沈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壹還心。」後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決心。有進無退幹到底。

沖冠眥裂

形容憤怒到極點。眥裂,睜裂眼眶。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錦衣行晝

謂富貴須歸故裏。語本《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棄書捐劍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壹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後因以「棄書捐劍」比喻立大誌者不屑細事。

取而代之

排除別人或別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語本《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比喻別人掌握生殺大權,自己處於被宰割的地位。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四面楚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後以比喻處於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