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歷史上懲惡揚善的成語故事

歷史上懲惡揚善的成語故事

關於歷史上懲惡揚善的成語故事

關於歷史上懲惡揚善的成語故事1

  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壹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壹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關於歷史上懲惡揚善的成語故事2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臵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麽多呢說著,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壹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妳!,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壹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壹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壹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余名騎士突圍,最終只余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因為這個故事裏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得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有關歷史上這壹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敬佩,思念之情。毛澤東也曾寫過壹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關於歷史上懲惡揚善的成語故事3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壹個辦法,準備試壹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壹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壹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壹匹好馬。秦二世壹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壹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壹只鹿,妳怎麽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壹匹千裏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麽會長角呢趙高壹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壹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麽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壹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壹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壹匹千裏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