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鯉魚跳龍門?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裏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壹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裏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河南孟津的黃河裏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
壹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麽高,怎麽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壹試。”只見它從半裏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壹躍,壹下子跳到半天雲裏,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
壹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壹眨眼就變成了壹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壹個個被嚇得縮在壹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
這時,忽見天上降下壹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妳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妳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壹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
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壹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壹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2、惡龍詛咒
有壹條惡龍,每年要求村莊獻祭壹個女子,每年這個村莊都會有壹個少年英雄去與惡龍搏鬥但無人生還。又壹個英雄出發時有人悄悄尾隨。
龍穴鋪滿金銀財寶,英雄用劍刺死惡龍,然後坐在屍身上看著閃爍的珠寶,慢慢地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最終變成惡龍。
其實,最終讓英雄變成而惡龍的也許並不是欲望與貪婪,而是對自我的過度自信與執著。在殺死惡龍之後,英雄擔心會有更多的壞人來覬覦山洞裏的寶藏,於是決定由自己來捍衛寶藏。
可是他覺得自己的肢體太過柔弱,身軀太過單薄,不足以抵禦世上太多貪婪的壞人與無知的愚民,於是他主動自願的讓自己的身軀長滿鱗甲,長出爪牙。
他覺得這讓自己變得更為強大,更能擔負起捍衛珍寶的責任,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變得日益強大的同時,最終變成了那條被他殺死的惡龍!
3、畫龍點睛?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壹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不壹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墻壁上了。
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麽。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壹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壹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擴展資料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征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壹,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龍”雖然在英文中壹般翻譯為“dragon”,而歐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與中國傳統的龍除了外觀容貌上有壹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義都分別甚大,但其實並不只是如此。
在基督教流行之前,西方的“dragon”壹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民族象征,這點和東方龍無異。隨著基督教勢力的壯大,龍和蛇的負面涵義被放大,其在《新約全書》的啟示錄中被描繪為邪惡的“古蛇”、“魔鬼”、“撒旦”,從此西方龍就常與邪惡畫上等號。?
但是西方龍與東方龍的區別並不是簡單的“善與惡”的區別。就如同毛主席和其他偉人所說的:“好與壞,善與惡,在任何事物身上都是同時存在的,就像壹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21世紀全世界更多的人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壹點,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好和絕對壞的東西,而且好壞的評判往往還與評判者自身的立場有關-這就是辯證的思想。雖然還沒有確切可靠的證據能證明龍是真實存在於客觀世界的,但它在人類所留下的傳說中顯然也同樣符合辯證法。
有中國學者提出把“中國龍”的英文翻譯改為發音與漢語接近的“loong”,但21世紀尚未得到廣泛認可。歐美人習慣稱中國龍為“Chinese dragon”。?
龍作為壹種圖騰和壹般的圖騰不同,不是單壹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這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遠古神話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動物-圖騰。原始人分不清人與動物的界限,認為某種動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
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標誌,壹般是單壹的某種動物,氏族部落發生兼並戰爭,勝利者在俘虜對方之後,往往同時消滅其圖騰,新產生的部族擁有的還是單壹的圖騰。
中國古人最早體悟到人性,舍棄弱肉強食的觀念,在龍圖騰的形成過程中突出地表現了這種人性。這就是:為了團結、親近那些被吞並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滅了這個氏族、部落之後,並沒有完全消滅他們精神崇拜和文化寄托的圖騰,而是將失敗者的圖騰中的壹部分加在了自己圖騰身上。
所以龍的形象就是壹種和合團結的象征,表現了中華民族遠古的祖先的壹種極其寶貴的和合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壹個源頭。
百度百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