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分句;用於給後輩造福 解釋: 比喻前人為後人造福。
出處: 清·翟灝《通俗編·卷壹·俚語對句》:“今年種竹,來年吃筍;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例子: 俗語說得好:“~。”
我們守著祖宗的遺產,過了壹生,後來兒孫,自有兒孫之福。(清·頤瑣《黃繡球》第壹回) 2、智者千慮,必有壹失 用法: 復句式;作分句;指不要過分自信 解釋: 智者:聰明人;慮:思考,謀劃;失:差錯。
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壹失;愚者千慮,必有壹得。
'” 例子: 魯迅《花邊文學·運命》:“'~',這裏的'失',是在非到蓋棺之後,壹個人的運命'終是'不可知。 3、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用法: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解釋: 比喻趕走了壹個敵人,又來了壹個敵人。
出處: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顯王》:“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未知是禍是福。” 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用法: 復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解釋: 慮:考慮;憂:憂愁。
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壹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用於勸告人 解釋: 鑒:鏡子,為教訓。
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 漢·劉向《說苑·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 例子: ~,請自三思。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五回) 6、兩虎相爭,必有壹傷 解釋: 兩只老虎相互爭鬥。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鬥。
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
〖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必有壹傷。 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用法: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可分開使用 解釋: 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出處: 晉·傅玄《傅鶉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身正則影直。” 例子: 原來~,朱櫻日日伏侍小姐,繡床之暇,讀書識字,此竊頗通。
(清·無名氏《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 8、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解釋: 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例子: 張懷芝偕馮同至濟南,中途告別,馮總統~,自回北京去了。(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壹回) 9、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解釋: 〖解釋〗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出處: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妳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例子: 〖示例〗道姑道:‘~,女菩薩自去問心,休來問我。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六回 10、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用法: 復句式;作分句;指成敗都在於壹個人 解釋: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壹個人造成的。 出處: 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11、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分句;用於安慰語 解釋: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壹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
也指壞事在壹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12、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用法: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比喻徒有其表 解釋: 金玉:珍寶;敗絮:破爛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而裏面壹團糟 出處: 明·劉基《誠意伯集·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飲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2.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相似的詞語詞 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發 音qián rén zāi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
英 譯one generation plants the trees in whose shade another generation rests.one sows and another reaps。
釋 義比喻前人為後人造福。
出 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桂枝香》:“那曉得三綱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黃,圓鴨蛋裏掉槳,竹竿空長,肚裏無糧,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示 例清·頤瑣《黃繡球》第壹回:“俗語說得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守著祖宗的遺產,過了壹生,後來兒孫,自有兒孫之福。”
3. 栽字的四字成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qián rén zāi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比喻前人為後人造福。
出 處
清·翟灝《通俗編·卷壹·俚語對句》:“今年種竹,來年吃筍;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例 句
俗語說得好:“~。”我們守著祖宗的遺產,過了壹生,後來兒孫,自有兒孫之福。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前人修路後人行
百科釋義
可用來形容前人的恩惠或形容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前輩栽的樹,要過幾輩後才能長大成蔭,後人才能乘涼,說明樹木成長需要較長的時間。也表示目前進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後較長時間後才能體現出效益和價值。 同時也說明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我們只有從現在開始保護好環境,才能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壹片生存之地。我們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