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有哪些?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釋義: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壹覽無餘[yī lǎn wú yú]

釋義:壹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 若使阡陌條申昜,則壹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後以"壹覽無餘"謂壹眼即可全見。

二童壹馬[èr tóng yī mǎ]

釋義: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 曰:少時與淵源***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後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七步成詩[qī bù chéng shī]

釋義: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 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cái gāo qī bù]

釋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誌大[cái shū zhì dà]

釋義:才幹有限而抱負很大。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伯仁為人誌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暗。"後以"才疏誌大"謂誌向大而才能小。

千巖萬壑[qiān yán wàn hè]

釋義:形容山巒連綿,高低重叠。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 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後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不舞之鶴[bù wǔ zhī hè]

釋義: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 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後因以"不舞之鶴"喻名不副實。

相煎何急[xiāng jiān hé jí]

釋義:煎煮得為什麽那樣急。比喻兄弟間自相殘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殘殺或迫害。

瞎馬臨池[xiā mǎ lín chí]

釋義: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出處: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 臨深池。"後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壹、《世說新語》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誌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幹則,全書***壹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壹,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