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吠之驚成語

吠之驚成語

狗吠之驚gǒu fèi zhī jīng解釋吠狗叫;驚驚嚇。比喻小的驚嚇。

1、狗吠之驚

狗吠之驚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今中國無狗吠之驚,而外累於遠方之備。靡敝國家,非所以子民也。”亦作“狗吠之警”。

《漢書.嚴助傳》:“今方內無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臣安竊為陛下重之。”亦作“犬吠之警”。《漢書.匈奴傳贊》:“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菞庶亡幹戈之役。”顏師古註:“菞,古‘黎’字。”

2、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本文是公孫弘和主父偃的合傳,並附錄了徐樂、嚴安的兩篇奏疏。至於篇末的王元後的詔書和班固的贊語,皆為後人所加,非司馬遷原文。

傳中記述了平津侯公孫弘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經歷,肯定了他官高戒奢,躬行節儉,倡導儒學,有益於教育事業發展的功績。

也肯定了他諫止征伐匈奴和罷通西南夷,關心民間疾苦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指斥了他曲學阿世,“為人意忌”等缺失。

傳中也記述了主父偃與徐樂、嚴安諫止征胡及通西南夷之事,表現了他們反對窮兵黷武,重視民間疾苦的思想。

特別記述了主父偃“諸侯得推恩分子弟”的主張,這是名為推恩,實則削藩,打擊諸侯勢力的極好主張,對於加強和維護漢代中央集權制的統治有重要意義。

傳中雖對主父偃驕橫之勢有所諷刺,但對他的不幸也表示同情,特別是對當時的世態炎涼深有感慨,寓含著司馬遷自己的身世之感。

本傳選材主要集中在如何對待匈奴和西南夷的問題上,中心突出,有利於表現主題。另外本文記事簡約,前後照應緊湊。

特別是論說的內容多以奏疏形式出現,使敘論相間,渾融交錯,既突出了史實,又很好地闡明了司馬遷的觀點。“太史公曰”壹段,作者以“悲夫”二字收束全文,增強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和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