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反邪就正 成語簡解 編號 : 3806 成語 : 反邪就正 註音 : ㄈㄢˇ ㄒ|ㄝˊ ㄐ|ㄡˋ ㄓㄥˋ 漢語拼音 : fǎn xié jiù zhèng 參考詞語 : 改邪歸正 釋義 : 義參「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Emoji符號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反邪就正”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壹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典源 :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源,提供參考。漢.應劭《漢官》(據《北堂書鈔.卷五三.設官部.諸卿揔》引)卿1>,彰2>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 〔註解〕 (1)卿:古代官員的名稱。西周、春秋時,卿分為上、中、下三等。秦漢時期三公以下設有九卿。 (2)彰:顯著。 書證 : 01.《三國誌.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度》裴松之註引《魏略》引三國魏.明帝〈赦遼東吏民公文〉:「若股肱忠良,能效節立信以輔時君,反邪就正以建大功,福莫大焉。」 成語接龍
“正”字開頭的成語
“反”字結尾的成語
“反”字開頭的成語
“正”字結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反邪就正”分成的單字詳解:
反, 邪, 就,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