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釋重負
公元前542年,魯襄公病死,公子稠(chou)繼位,史稱魯昭公。當時,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季孫宿、叔孫豹和孟孫三個卿手裏,其中以季孫宿的權力,昭公不過是個傀儡。昭公這個國君也不爭氣,只知遊樂,不理國政。生母去世後,他在喪葬期間面無愁容,談笑自若,還外出打獵取樂。這樣,就使他更在國內失去民心。
大夫子家羈見昭公越來越不像樣,非常擔心,幾次當面向昭公進諫,希望他鞏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奪了政權。但是,昭公不聽他的勸告,照樣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終於覺察到,季孫宿等三卿在不斷壯大勢力,對自己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於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對三卿的大臣,尋找機會打擊三卿。
不久,季孫宿死去,他的孫子意如繼續執政。大夫公若、郈(hou)孫、藏孫與季孫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孫氏。
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7年),季氏、郈氏兩家因鬥雞而產生矛盾,昭公便約長子公為密談除掉季孫氏的辦法。公為就回宮和兩個弟弟商量後,認為父親昭公肯定怨恨季孫氏專權,因此勸說昭公除掉季孫氏。昭公聽說郈孫、藏孫等大夫與季孫氏有矛盾,心裏很高興,就秘密把他們兩人召進宮內,要他們壹起來誅滅季孫氏。接著,又把子家羈召來,告訴了他這壹密謀。不料,子家羈反對說:“這可千萬使不得!如果這是進讒者利用大王去僥幸行事,萬壹事情失敗,大王就要留下無法洗刷的罪名。”
昭公見他堅決反對,喝令他離去。但子家羈表示,現在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的內幕,就不能離宮了,否則泄露出去,就不能擺脫責任。於是,他就在宮中住了下來。
這年的秋天,三卿之壹的叔孫豹因故離開都城,把府裏的事情托給家臣騣戾掌管。昭公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沒有人會去支援季孫氏,便使郈孫、藏孫率軍包圍了季孫氏的府第。季孫意如來不及調集軍隊反擊,又不能得到叔孫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請求,願意辭去卿的職務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國外去。子家羈建議昭公答應季孫意如的請求,但是,郈孫堅持非把他殺掉不可。昭公覺得郈孫的意見對,就聽從他的。
再說叔孫豹的家臣騣戾得知季孫氏被圍的消息,和部屬商量後認為,如果季孫氏被消滅,那麽接下來會輪到叔孫氏,所以馬上調集軍隊救援季孫氏。昭公的軍隊沒有什麽戰鬥力,見叔孫氏的軍隊沖過來,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還有壹家孟孫,見叔孫氏家已經出兵救援季孫氏,也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過來的郈孫,便把他抓住殺死。
昭公見三卿的軍隊已經聯合起來,知道大勢已去,只好和藏孫壹起出奔齊國避難。由於昭公早就失去了民眾,所以百姓對他的出奔並不表示同情,倒反覺得減輕了他們身上的重擔。
詞語辨析
結構動賓式
近義詞輕裝上陣,輕松自如
反義詞重任在肩,泰山壓頂
同韻詞守株待兔、虐人害物、探囊取物、身先朝露、聲振林木、愛莫能助、捷徑窘步、娛耳悅目、無好無惡、膏粱紈袴
正音重;不能讀作“chóng”。
辨形釋;不能寫作“事”。
成語用法
用法
形容擺脫了繁重事務或消除緊張心情後感到輕松愉快。壹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成語示例
1.鄭振鐸《桂公塘》:“那精悍的中年人,嘆了壹口氣,如釋重負似的,不擇地的坐了下去。”
2.《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3.曲波《林海雪原》壹:“姐姐如釋重負似的松了壹口氣。”
4.安全需要的滿足最多只產生壹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無論如何它們不能產生象愛的滿足那樣的幸福的熱狂與心向神往,或寧靜、高尚等效果。
5.他放下筆,如釋重負地做了個擴胸動作,關上噪聲很大的搖頭電扇,這電扇他已使用了十年,總舍不得掉換。
6.自從對心理學發生了興趣以後,對於自己所做的夢,總喜歡拿來分析壹下,尋根究底,多數的時候總算把夢的來源找了出來,使自己的心中“如釋重負”。
7.在急匆匆地生下壹個橢圓形的蛋後,它們會如釋重負般地躍入海中,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捕食和遊戲,而且壹去就是兩個月。
8.“可找到啦!”雄雞如釋重負地出了壹口長氣,“妳們的信寫得有道理,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夠好……”
9.他辭去了所有的社會兼職;如釋重負;可以壹心壹意地教書了。
10.當聽說手術非常成功;他才如釋重負地松了壹口氣。
11.考試終於結束了,同學們如釋重負,心情放松了許多。
12.經過壹個多月的努力,項目終於按時完成,大家如釋重負,決定好好慶祝壹下。
13.這個困難終於解決了,我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