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邊塞的老頭兒丟失馬,怎麽知道不是好事兒呢?
比喻雖然受到暫時的損失,卻因此得到了好處。也指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出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壹個典故,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等人所著。
原句: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釋義: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壹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麽就不是壹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
擴展資料:
塞翁失馬成語故事
靠近邊境壹帶居住的人中有壹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麽就不能是壹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
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壹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麽就不能是壹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壹家。
那個老人說:“這怎麽就不能是壹件好事呢?”過了壹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壹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壹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塞翁失馬》通過壹個循環往復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壹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
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寓言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沈,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