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哀鳴的大雁到處都是,在現代漢語中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常常與“民不聊生”連用。
遍地都是哀鳴的鴻雁,形容災民遍地,困苦之情。哀鴻遍野是壹個成語,出自《詩經》。哀鴻,指鴻雁,是古代的壹種候鳥,每年春天北飛,秋天南飛。當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時,哀鴻的鳴叫聲讓人感受到了悲痛和淒涼。
關於哀鴻遍野的出處,較早見於《詩經·小雅·鴻雁》。後來,《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王莽傳》等古籍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在我國歷史上,許多戰亂時期都出現了哀鴻遍野的景象,如春秋戰國、漢末三國、五胡亂華、南北朝、元末明初等時期。尤其是在戰爭和動蕩時期,哀鴻遍野的景象更加慘烈。如今,哀鴻遍野這個成語已經成為形容社會災難、人民困苦的壹種象征,提醒人們珍惜和平,防止戰亂。
詞語使用場景:
1、自然災害場景:當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發生時,人們經常形容這種情況為哀鴻遍野。比如:在這次臺風來襲時,許多地區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真是哀鴻遍野啊!
2、社會困難場景:在社會困難的情況下,例如貧困、失業等,人們也常常使用哀鴻遍野來描述這種情況。比如: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許多人失去了工作機會,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這真是哀鴻遍野啊!
3、悲傷事件場景:當某些悲傷的事件發生時,例如親人去世、失戀等,人們也用哀鴻遍野來表示自己的哀傷和痛苦。比如:聽到這個消息後,我感到心如刀絞,真是哀鴻遍野啊!
成語來源及寓意:
鴻雁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於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後來,人們把鴻雁於飛,哀鳴替替,簡化引申為哀鴻遍野這個成語。
哀鴻遍野,哀鳴的大雁,悲鴻哀叫。其聲悲涼,大雁有情若人,孤雁處境淒涼哀怨,似為人之形影孤單令人側隱悵然。身處三座大山壓迫下的民眾,處境艱難,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深受天災人禍的雙重貽害,同處水火之中。到處都是呻吟呼號的災民,深感世道渾濁,悲憤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