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無恙(ān rán wú yàng)意思是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出自《戰國策·齊策》。
原文: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
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
威後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白話釋義:
有壹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妳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
趙威後笑著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麽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麽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擴展資料
1、近義詞
平安無事的意思是平平安安,沒出什麽事故。
出自元·無名氏《昊天塔孟良盜骨》第二折:“哥哥將令,著兄弟巡界河去,平安無事,回哥哥的話來。”
2、反義詞
危在旦夕,拼音:wēi zài dàn xī,釋義: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也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出自:《三國誌·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譯文:現在青州黃巾軍渠帥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困,我兵力糧食窮盡沒有援助,危險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