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師動眾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興、動:發動;眾:指大隊人馬。
典故出處:《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辨析:
興師動眾和“調兵遣將”;都可表示“調動兵馬或動用人力”的意思。不同在“調兵遣將”含有派遣將領。而不含有“大規模出兵”之意;“興師動眾”與之相反;含有“大規模出兵”;不含有“派遣將領”的意思。
成語故事如下:
戰國時期,魏國西河太守吳起與魏武侯魏擊談論怎樣才能做到戰無不勝,吳起就用兵經驗發表看法,君主要倚仗:將軍在戰場發號施令軍士願意聽從,將軍興師動眾作戰,士卒願意出征,到了戰場,士兵不怕死,要獎罰分明。
造句如下:
1、就連主題公園辦了幾年,還要由議員來興師動眾的指責“陳舊” ,這在旁人看來有點兒“小題大做” ,新加坡人自己卻覺得理所當然。
2、這類事情如果推遲若幹年,最多交由市鎮行政管理委員會這壹級去裁處,而在當時,居然要興師動眾地加以討論,而且還要有顯要人物來參與,看來未免稀奇,也確實有點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