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學而不厭的意思

學而不厭的意思

學而不厭的意思是學習總感到不滿足。

資料擴展:

學而不厭(拼音:xué ér bù yàn)是壹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論語·述而》。該成語意思是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它的結構為偏正式,在句中壹般作謂語或定語。

成語典故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壹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壹生是學習的壹生。小的時候,他玩耍的是“俎豆之事”,也就是學習祭祀之類的禮節。稍大,以“太廟”中的“每事問”而驚動四鄰。後來他向士人學“雅言”,“多識於鳥善草木之名”。

少年時代當起了婚喪的“儒”(吹鼓手),後又當駕車的“馭者”,當季氏倉庫的出納,“十五而誌於學”,很早就把當時書庫中的經典讀遍了。“三十而立”,這個“立”字註家有種種說法,其實此立,是“立”於私學,現有史料可知,三十歲時他招收了第壹批門生弟子,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無疑是孔子。

當了老師,他還是在學習。他曾就學於小國之君郯子,後又“子見老子”,帶著弟子西行去見老聃,他問樂於萇弘,在師襄子家學鼓琴,向路人學歌,去杞地學夏禮,在楚國“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他的壹生都在學習。

孔子在教學上也有豐富的經驗,常常和學生們壹道研討問題。他壹走入學生群中,學生們總是提出各種問題來請教他,而孔子總是耐心地給學生解答。

有壹次,壹個學生問孔子道:“老師,妳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希望我們將來有出息。根據目前我們的實際情況,妳覺得哪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註意,哪些事情是妳最憂心的呢?”孔子和善地看了看這個學生。

然後說:“品德沒有很好地培養,學問沒有很好地深鉆鞏固,聽到說要做好事,卻不身體力行,自己有了缺點,卻不立即改正,這些都是我的憂慮。”接著另壹個學生問道:“老師,我們學得的知識怎樣才能鞏固呢?”

孔子回答說:“學了之後,要經常復習,才能把學得的知識鞏固下來,才會越學越有興趣。”孔子給學生解答問題懇切又耐心,釋去了學生腦海中壹個又壹個的疑問,大家很受感動。

情不自禁發出了感嘆:老師真好啊!老師不但在學習上不知疲倦,而在教導我們時又這樣耐心,真是難能可貴啊!孔子聽了學生們的贊揚,謙遜地說:“學習努力不厭棄,教導別人不知疲倦,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