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故事大全四字成語騰訊

成語故事大全四字成語騰訊

1. 聞雞起舞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聞雞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簡拼: wjqw

近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 茍且偷安、自暴自棄

解釋: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聞雞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簡拼: wjqw

近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 茍且偷安、自暴自棄

解釋: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壹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

沒有視頻

2. 百發百中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成語: 百發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釋: 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處: 《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舉例造句: 回見子牙,叩頭在地:“丞相妙計,百發百中。”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

拼音代碼: bfbz

近義詞: 彈無虛發、百步穿楊、百無壹失

反義詞: 無的放矢、百不壹存

歇後語: 黃忠射箭;瘌痢頭上打蒼蠅

燈謎: 弼;神槍手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射擊技術高明

英文: every shot hits the target

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名將養由基跟隨楚***王出兵援助鄭國,楚***王要養由基用兩枝箭射死晉國國君魏武,養由基壹箭就結束。同行潘黨不服,養由基三箭分別射中他們約定百步之外的三片楊樹葉,讓人不得不佩服

3. 望梅止渴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成語: 望梅止渴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

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舉例造句: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拼音代碼: wmzk 近義詞: 畫餅充饑反義詞: 名副其實歇後語: 曹操率兵進入無水大荒原燈謎: 最有效的止渴辦法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自我安慰英文: quench one's thirst by thinking of plums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有壹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4. 抱薪救火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抱薪救火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個城鎮,並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軍隊,壹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壹位大將段幹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茍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幹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壹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後,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都是貪得無厭的,妳想用領土、權利,去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妳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壹把壹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麽能撲滅呢?柴草壹天不燒完,火是壹天不會熄滅的。”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安厘王只顧眼前的太平,壹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聽蘇代的話,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

5. 柳暗花明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柳暗花明又壹村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釋義]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後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

[語出] 宋·陸遊《遊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柳暗花明liǔ àn huā míng [釋義]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

也比喻又是壹番情景或進入壹種新的境界。 [語出] 宋·陸遊《遊山西村》:“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正音] 花;不能讀作“huá”。 [辨形] 暗;不能寫作“岸”。

[近義] 山清水秀 美不勝收 [反義] 窮途末路 走投無路 [用法] 含褒義。多用來比喻在特別困難的時候而出現美好的轉機時。

壹般作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走到小路盡頭;壹拐彎;我頓時覺得~;又是壹番景象。 [英譯] enchanting sight in spring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