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上成語:後來居上。
後來居上是壹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史記·汲鄭列傳》。該成語原指資歷淺的反而位在資歷長的之上;現在多用來比喻後來的人和事,進步很快,趕上或超過了先前的;主謂式結構;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及弘、湯稍益貴……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上默然。”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後來居上”。
成語運用:“後來居上”原意是指資歷淺的新進位居元老舊臣之上,表示不以為然。比喻新舊交替,後來的人或事物可以勝過先前的,有贊許意。在句子中壹般充當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今老矣,久不預少年文酒之會,後來居上,又不知其為誰?”
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夫人類之進化,當然踵事增華,變本加厲而後來居上也。”
成語寓意
這個故事啟示人們提拔人才不壹定要論資排輩。反對後來居上,是不可取的。封建時代用人重論資排輩,漢武帝要算是能打破常規的;而汲黯之所以抱怨,正由於自己“褊心”,不知“後來者居上”乃是事物新陳代謝和發展的必然規律。
用人和提拔人材固然不宜論資排輩,就是落後和先進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壹定的條件下,落後可以轉化為先進,後來者可以居上。不少先進單位和先進人物,並不是壹開始就是先進的,常常是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改變了原來的落後面貌,爭得先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