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 陽奉陰違 口是心非 諂笑脅肩 爾虞我詐
虛情假意 人面獸心 背信棄義 見風使舵 兩面三刀
趨炎附勢 外強中幹 拐彎抹角 故弄玄虛 假癡不癲
假公濟私 假仁假義 假手於人 假途滅虢 假以辭色
弄虛作假 酸文假醋 因公假私 掩耳盜鈴 自欺欺人
虛與委蛇 巧舌如簧 花言巧語 巧言令色 虛張聲勢
1、笑裏藏刀[xiào lǐ cáng dāo]
解釋: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卻陰險毒辣。
出自:《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示例:他把我丕的來藥倒,煙生七竅,冰浸四稍,誰承望~,眼見的喪荒郊。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二折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2、強顏歡笑[qiǎng yán huān xiào]
解釋:心裏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3、口蜜腹劍[kǒu mì fù jiàn]
解釋:嘴上說的很甜美,凡裏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出自:《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示例:這廝~,正所為慝怨而友者也。
◎明·王世楨《鳴鳳記》第二十五出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4、扭捏作態[niǔ niē zuò tài]
5、皮笑肉不笑[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解釋:極其不自然地裝出壹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出自: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見陳姨太的粉臉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陳姨太在挖苦她。”
6、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釋: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裏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壹致。
出自:《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註:“人言為信,中同衷。”
示例:旋復下壹通令,洋洋灑灑,約壹二千言,小子因他~,不願詳錄。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
7、陽奉陰違[yáng fèng yīn wéi]
解釋:陽:表面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裏。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亦曾當面勸過他,無如蔔知府陽奉陰違,也就奈何他不得。”
示例:我們說話、做事都應老老實實,不要~。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8、口是心非[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釋:嘴裏說得很好,心裏想的卻是另壹套。指心口不壹致。
出自: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抱樸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示例:俺哥哥原來是~,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三回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9、諂笑脅肩[chǎn xiào xié jiān]
解釋:討好地強裝笑臉,縮斂肩膀。形容阿諛逢迎的醜態。
出自:《初刻折案驚奇》卷十三:“那些人貪他是出錢施主,當面只是甜言蜜語,諂笑脅肩,賺他上手。”
10、爾虞我詐[ěr yú wǒ zhà]
解釋:爾:妳;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示例:國內,南方各會黨首領之間,也是互相猜忌,勾心鬥角,~,售價煩惱。
◎任光春《戊戌喋血記》第十七章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11、虛情假意[xū qíng jiǎ yì]
解釋: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語花言,虛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兒好習弓馬,采獵為生。’”
示例:在我是~,妳聽了壹樣的難過。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壹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12、人面獸心[rén miàn shòu xīn]
解釋: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象野獸壹樣兇狠。形容為人兇殘卑鄙。
出自:《列子·黃帝》:“夏桀、殷紂、魯醒、楚穆,狀貌七竅皆同於人,而有禽獸之心。”《漢書·匈奴傳贊》:“被發左衽,人面獸心。”
示例:大蟲見了“獸面人心”的既不敢傷,若見了“~”的如何不啖。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13、背信棄義 見風使舵
14、兩面三刀[liǎng miàn sān dāo]
解釋:比喻居心不良,當面壹套,背後壹套。
出自: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豈知他有兩面三刀,向夫主廝搬調。”
示例:妳這“~”的東西,我不稀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陰險的人
15、趨炎附勢[qū yán fù shì]
解釋:趨:奔走;炎:熱,比喻權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自:《宋史·李垂傳》:“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示例:所有朋誼及那些~的,男男女女,都擁擠望周府來。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五回
16、外強中幹[wài qiáng zhōng gān]
解釋:幹: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裏空虛。
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示例:壹切反動派都是~的紙老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17、拐彎抹角[guǎi wān mò jiǎo]
解釋:抹角:挨墻角繞過。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繞彎,不直截了當。
出自: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壹折:“轉變抹角,可早來到李家門首。”
示例:~,記的土地廟兒,照走過的小巷口,徑上碧草軒來。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八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不直截了當
18、故弄玄虛[gù nòng xuán xū]
解釋:故:故意;弄:玩弄;玄虛: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出自:《韓非子·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示例:似乎在~,不叫人懂,真使人納悶。
◎鄧拓《妳看山水風景美不美》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狀語;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
19、假癡不癲[jiǎ chī bù diān]
解釋:癡:傻,呆;癲:瘋癲,癲狂。假裝呆傻,實際並不瘋癲。形容外表看似愚鈍,而心裏卻十分清醒。
出自:《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癡;若假癲,則不但露機,且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
20、假公濟私[jiǎ gōng jì sī]
解釋:假:借;濟:幫助。假借公家的名義,謀取私人的利益。
出自:《漢書·杜業傳》:“方進終不舉白,專作威福,阿黨所厚,排擠英俊,托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壹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幹罷了也呵!”
示例:現在那些招搖撞騙,~的玩意兒太多了。
◎歐陽山《三家巷》二六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21、假仁假義[jiǎ rén jiǎ yì]
解釋:偽裝仁慈善良。
出自:《朱子全書·歷代壹·唐》:“漢高祖私意分數少,唐太宗壹切假仁假義以行其私。”
示例:他第壹便想搶曾鄉紳的家,那暴發的紳士,~的,好不可惡!
◎鄭振鐸《黃公俊的最後》
語法:連動式;作定語、狀語、賓語;含貶義
22、假手於人[jiǎ shǒu yú rén]
解釋:假:利用。借助別人來為自己辦事。
出自:《尚書·伊訓》:“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後漢書·呂布傳》:“諸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劉備,今可假手於術。’”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23、假途滅虢[jiǎ tú miè guó]
解釋: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壹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出自:《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示例:此乃“~”之計也。虛名收川,實限荊州。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消滅這個國家
24、假以辭色[jiǎ yǐ cí sè]
解釋:指好言好語、和顏悅色地對待。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六回:“叫他傳了那廚子來當壹次差,我們在旁邊假以辭色,逐細盤問他,怕問不出來?”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指好言好語、和顏悅色待人
25、弄虛作假[nòng xū zuò jiǎ]
解釋:耍花招欺騙人。
示例:無論做什麽事都應該實事求是,不該弄虛作假。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26、酸文假醋[suān wén jiǎ cù]
解釋:形容裝出壹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倆人酸文假醋的滿嘴裏噴了會子四個字兒的匾。”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27、因公假私[yīn gōng jiǎ sī]
解釋:借公務謀取私利。
出自:《後漢書·李固傳》:“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28、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示例:硬把漢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戲。
◎聞壹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29、自欺欺人[zì qī qī rén]
解釋: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出自:《朱子語類》:“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示例:有人說中國的實業就會借此促進,那是~之談。
◎魯迅《兩地書·二九》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30、虛與委蛇[xū yǔ wēi yí]
解釋: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出自:《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示例:他也要同妳~了。
◎聞壹多《詩與批評·戲劇的歧途》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1、巧舌如簧[qiǎo shé rú huáng]
解釋:舌頭靈巧,象簧片壹樣能發出動聽的樂音。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自:《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示例:這個商人~,把次品說成是優等品,欺騙消費者。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2、花言巧語[huā yán qiǎo yǔ]
解釋:原指鋪張修飾、內容空泛的言語或文辭。後多指用來騙人的虛偽動聽的話。
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三》:“‘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示例:我以為法律上的許多罪名,都是~,只有壹語以包括之,曰:可惡罪。
◎魯迅《而已集·可惡罪》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狀語;含貶義
33、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
解釋: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
出自:《書·臯陶謨》:“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34、虛張聲勢[xū zhāng shēng shì]
解釋:張:鋪張,誇大。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借以嚇人。
出自: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示例:都只是~,止不過故意窮忙。
◎明·馮惟敏《不伏老》第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