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其數、不可勝數、數不勝數、不壹而足、恒河沙數、不勝枚舉、舉不勝舉、不遑枚舉、指不勝屈、更仆難數
1.不計其數[bù jì qí shù]:沒法計算數目。形容很多。
出處: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諸郡》:“或謂官民兵在城內者約二十萬,而散在四郊者,不計其數。”
2.不可勝數[bù kě shèng shǔ]:勝:盡。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
出處:《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3.數不勝數[shǔ bù shèng shǔ]:數:計算。數都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很難計算。
出處:《方巖記靜》:“類似這樣的奇跡靈異,還數不勝數,所以壹年四季,方巖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
4.不壹而足[bù yī ér zú]:足:充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壹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出處:《公羊傳·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則何以不氏?許夷狄者,不壹而足也。”
5.恒河沙數[héng hé shā shù]:恒河:南亞的大河。象恒河裏的沙粒壹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壹》:“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6.不勝枚舉[bù shèng méi jǔ]:勝:盡;枚:個。不能壹個個地列舉出來。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7.舉不勝舉[jǔ bù shèng jǔ]:勝:盡。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後記》引谷春帆《談“文人先行”》:“公開告密,賣友求榮,賣身投靠的勾當,舉不勝舉。”
8.不遑枚舉[bù huáng méi jǔ]:猶不勝枚舉。
出處:梁啟超《噶蘇士傳》第四節:“凡壹切開民智增公益之事,無不盡力,設民會以通聲氣,立高等學校以養人材……凡茲文明之事業,不遑枚舉。”
9.指不勝屈[zhǐ bù shèng qū]:指:手指;屈:彎曲。扳著指頭數也數不過來。形容為數很多。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記聞》:“本朝大臣奪情任事者,指不勝屈。”
10.更仆難數[gēng pú nán shǔ]:原意是儒行很多,壹下子說不完,壹件壹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能說完。後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數也數不過來。
出處:《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