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誌·周瑜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為孫權。原文如下:
瑜曰:“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矒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閑,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周瑜說:“如今曹操尚未完全平定北方,馬超、韓遂還在關西,這是曹操的後患。另外,曹操舍棄鞍馬而依靠水軍,來與我們熟悉水戰的吳越之人進行較量,這並非中原人的長處。再說現在是寒冬季節,戰馬沒有幹草可餵,驅使中原的士兵千裏迢迢來到江南水鄉,他們不服水土,壹定會患上疾病。這幾種情況都是用兵的大忌,但曹操卻全都違背了。將軍擒拿曹操,現在正是時候,請給我精銳軍隊三萬人,進駐夏口,我保證為將軍打敗曹軍。”
孫權說:“老賊曹操企圖廢掉漢朝皇帝而自立為帝的野心已經很長壹段時間了,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因為畏懼袁紹、袁術、劉表和我。如今另外三人都已經被曹操殲滅,只有我還健在,我與曹操不可能並存,妳主張抗擊曹操的意見十分符合我的心願,這是上天派妳要幫助我呀!”本文要說的成語,是孫權口中的“勢不兩立”,意為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戰國策·楚策壹》中的“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這個成語故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攻占荊州,諸葛亮奉命來到江東勸說孫權聯合劉備壹起抗曹。對於諸葛亮的慷慨激昂的壹番說辭,孫權心中還是有很大顧慮的。而周瑜的壹番話最終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赤壁之戰也因此爆發。
為何孫權聽完諸葛亮的說辭後心中仍有顧慮呢?道理其實很簡單,雖然諸葛亮說的很有道理,卻無法掩蓋壹個事實:劉備集團實力太弱,根本沒有能力與曹操抗衡,戰事壹旦爆發,所有的壓力都會集中在孫權身上。也正因為如此,孫權才會說出曹操所忌憚的人僅有袁紹、袁術、劉表和自己。至於劉備的能力和實力,孫權心中是壹清二楚的,他並沒有將劉備放在眼裏。從這個故事也可看出,真正說服孫權抗曹的是周瑜,與諸葛亮並無多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