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海市蜃樓中,蜃最初的意思是指大蛤蜊,在《周禮·掌蜃》中就有批註:“蜃——大蛤蜊也”。蜃的讀音是“shen(四聲)”,音從辰,意從蟲。
而大蛤蜊在古代也是廣義的"蟲子"的壹種。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蜃還是壹種長得很像大蛤蜊的海怪。另外,還有人說蜃是水龍。
成語“海市蜃樓”出自《史記·天官書》,現在被人們用來比喻虛無縹緲的事物。其實“海市蜃樓”不僅僅是壹個成語,還是壹種自然現象,又叫“蜃景”。海市蜃樓通常是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與形成地點的地理位置、天氣形勢、氣象條件、地球物理等自然條件息息相關,在海洋和陸地都有機會遇到。
當我們在平靜的海面、湖面、江面、沙漠戈壁或雪原上看到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建築物、樹木等幻景時,那就說明我們遇到了海市蜃樓。海市蜃樓自古以來就有,西方神話把它當成死亡和不幸的兇兆,我國古代則把它看成是仙境,就是所謂的蓬萊仙境。
海市蜃樓的形成需要有壹個大範圍的大氣不連續層,因此大多數只會出現在相對空曠的沙漠和海上,那些建築物密集或者周圍都是山地的城市出現海市蜃樓的概率比較小。今年上海、秦皇島、海南等地都有海市蜃樓的出現記錄,秦皇島黃金海岸景區的遊客們就在海面上看到了壹座神話般的“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