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關於成語故事的作文4篇

關於成語故事的作文4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壹: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麽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壹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裏。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註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妳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妳可以采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壹齊吹,那裏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裏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壹樣,他喜歡聽壹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壹時,但是無法蒙混壹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鉆研,努力拼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妳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壹。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壹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壹座大山腳下住著壹個農夫,他每天壹大早就到田裏幹活,特別辛苦。

有壹天,農夫正在地裏幹活,突然壹只野兔從草叢裏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壹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壹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壹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裏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麽專心了。

他幹了壹會兒就朝草叢裏瞄壹瞄。聽壹聽,希望再有壹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壹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壹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裏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壹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範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誌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壹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壹頭鉆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苦。

張載在壹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誌,用來幫助妳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壹樣愛護,來幫助妳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壹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壹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妳不是聖人嗎?為什麽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麽不好呢?”

還有壹次,壹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麽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壹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裏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壹個人來買。

壹會兒走過來壹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舍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