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後問齊使出自西漢劉向的《戰國策·齊策四》,這個故事中出現了兩個成語,分別是“舍本求末”和“賢賢易色”。
“舍本求末”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放棄主要的、重要的,而去追求次要的、次要的東西。這個成語源於趙威後對齊使的質問,她認為齊國治理不善,是因為齊王舍棄了有德行的人才,而偏愛壹些只會說漂亮話、沒有實際能力的人。這個成語也被用來比喻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過於追求細枝末節。
“賢賢易色”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尊重有德行的人,而輕視那些只有外表的人。這個成語源於趙威後對齊使的批評,她認為齊王不重用有德行的人才,而偏愛那些只會說漂亮話、沒有實際能力的人,這種行為是不應該的。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比喻人們應該重視內在的品質和德行,而不是只看外表。
這兩個成語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們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過於追求細枝末節,同時也要尊重有德行的人,重視內在的品質和德行。這些道理不僅在古代有意義,在現代社會也同樣重要。
在趙威後問齊使的故事中,趙威後的言辭非常犀利,她通過質問齊使來表達自己對齊國治理的不滿。她的言辭不僅體現了她的智慧和膽識,也表現了她對國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才的重視。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壹個優秀的領導者應該具備對人才的識別和重用能力,同時也應該具備對國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遠見卓識。
總之,趙威後問齊使這個故事中出現了兩個非常有意義的成語,它們不僅是古代漢語文化的壹部分,也對我們現代人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通過學習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背後的故事,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趙威後的智慧和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