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赴湯蹈火的意思: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出處:《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示例: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同死同生。用法: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奮不顧身。
赴湯蹈火的典故:嵇康,字叔夜,譙國銓(今安徽宿縣西)人。他曾與山巨源(山濤)等七人壹起遊於山林,被稱為竹林七賢,司馬氏專權後,嵇康不滿司馬氏的統治,隱居山陽,而山巨源後來在司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從此看不起他。
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騎常侍時,想請嵇康出來代理他原來的吏部侍郎官職,遭到了嵇康的堅決拒絕。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門人遞上的壹封信。
拆開壹看,是嵇康給自己的壹封絕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舉老子、莊子、柳下惠、東方朔,孔子等先聖,說自己“誌氣可托,不可奪也”。
赴湯蹈火—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形容不顧個人安危,冒著生命危險。兩者都有不顧個人安危的意思,但有區別:
1、意義不同。“赴湯蹈火”偏重在不避艱難險阻,語意較輕;“出生入死”偏重在不顧生命危險,語意較重。
2、用法不同。(1)“赴湯蹈火”常用來表示心願和決心,常與“敢於”“勇於”“在所不辭”等詞語配合運用;“出生入死”壹般不這樣用。(2)“出生入死”可以修飾“事跡”“遭遇”“鬥爭”“戰鬥”等詞語;“赴湯蹈火”沒有這樣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