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草船借劍的成語故事,出自三國時期,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是是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根據《三國誌·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註,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壹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壹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裏,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壹會,孫權的輕舟因壹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沈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壹側再受箭。壹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小說中的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壹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壹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妳自取其禍,教我如何救妳?”諸葛亮說:“只望妳借給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只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這壹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壹條,妳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只、兵卒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壹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清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壹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壹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只頭西尾東壹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壹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裏,曹操決不敢貿然出戰。妳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