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海闊天空、無邊無際、不著邊際、無窮無盡
壹、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釋: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出自:唐·韓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蘗牙其間。”
譯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樹木砍去後又長出來的新芽也在其中。
二、海闊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釋:象大海壹樣遼闊,象天空壹樣無邊無際。形容大自然的廣闊。比喻言談議論等漫無邊際,沒有中心。
出自:唐·劉氏瑤《暗離別》詩:“青鸞脈脈西飛去,海闊天高不知處。”
譯文:青鸞脈脈向西方飛去,象大海壹樣遼闊,象天空壹樣無邊無際不知道去向了何處。
三、無邊無際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釋:際:邊緣處。形容範圍極為廣闊。
出自:清·錢采《說嶽全傳》第66回:“白茫茫壹片無邊無際,原來是太湖邊上。”
四、不著邊際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釋:著:接觸;邊際:邊界,邊緣。挨不著邊兒。多指說話空泛,不接觸實際。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九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壹遭。”
譯文:何濤的思想:在這裏挨不著邊兒,怎麽能辦得到!我需要自己去壹次。
五、無窮無盡 [ wú qióng wú jìn ]
解釋:窮:完。沒有止境,沒有限度。
出自:宋·晏殊《踏莎行》:“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翻譯:這壹刻,真個是腸斷魂銷!他止不住要把滿懷離痛別恨向天地傾訴,遍天地間也裝不下這無窮無盡的愁恨相思意。
2. 形容聲音很大的四字成語是什麽形容聲音很大的四字成語是:震耳欲聾 驚天動地 人聲鼎沸 雷霆萬鈞 如雷貫耳 掌聲雷動 鑼鼓喧天 響徹雲霄 穿雲裂石 響遏行雲 響聲雷動
擴展資料
1、震耳欲聾
解釋: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聲音很大
近義詞穿雲裂石、人聲鼎沸、龍吟虎嘯、響遏行雲、振聾發聵
反義詞呢喃細語、鴉雀無聲、萬籟無聲、萬籟俱寂
2、驚天動地
解釋: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自: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石破驚天、震天撼地、石破天驚、震天動地、感天動地
反義詞風平浪靜、不知不覺、萬籟俱寂
3、人聲鼎沸
解釋: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壹樣。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壹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
示例:廣場這時已是壹片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人聲嘈雜
近義詞喝五吆六、人山人海、震耳欲聾
反義詞人煙稀少、夜闌人靜、萬籟俱寂
4、如雷貫耳
解釋:貫:貫穿,進入。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
出自: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壹折:“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客套話
近義詞名滿天下、鼎鼎有名、聞名遐爾、如雷灌耳、聞名遐邇
反義詞臭名昭著、無名小卒
5、穿雲裂石
解釋:穿破雲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自:宋·蘇軾《〈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
示例:壹個小小子走到鮑廷璽身邊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調》。真乃~之聲,引商刻羽之奏。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聲音之激越
近義詞震耳欲聾
3. 形容變化很大的四字詞語是什麽1、煥然壹新:煥然:鮮明光亮的樣子。改變舊面貌,出現嶄新的氣象。
2、扭轉乾坤:乾坤: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3、洗心革面: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悔改。
4、感慨萬千:因外界事物變化很大而引起許多感想、感觸。
5、物是人非: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
6、天翻地覆: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
7、恍如隔世:恍:仿佛;世:三十年為壹世。仿佛隔了壹個時代。指壹種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觸。
8、千變萬化:形容變化極多。
9、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同之處。
10、隔世之感:世:古代以三十年為壹世。指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壹個時代似的感覺。
11、桑田滄海: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12、今非昔比:昔:過去。現在不是過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勢、自然面貌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3、日新月異:新:更新;異: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變化。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14、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5、變幻莫測:變幻:變化不可測度。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16、翻天覆地: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指鬧得很兇。
17、瞬息萬變:瞬:壹眨眼;息:呼吸。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有很多變化。形容變化很多很快。
18、滄海桑田: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19、日異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異。形容變化大。
20、變化多端:端:頭緒。形容變化極多。也指變化很大。
21、面目全非:非:不相似。樣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變得不成樣子。
22、改頭換面:原指人的容貌發生了改變。現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內容實質不變。
23、物換星移:物換:景物變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比喻時間的變化。
4. 帶比喻詞的四字詞語快快月朗星稀 沐日浴月 積日累月 窮日落月 月白風清 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靜 月地雲階 指仙境或美境 月黑風高 語出元元懷《拊掌錄》:“毆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壹雲:‘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後用以比喻險惡的環境 月朗星稀 同“月明星稀” 月露之體 喻指辭藻華美而內容空乏的詩文.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壹韻之奇,爭壹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 月落參橫 亦作“月沒參橫”.月亮已落,參星橫斜,形容夜深.參,二十八宿之壹.《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壹·善哉行》:“月沒參橫,北鬥闌幹;親友在門,饑不及餐.”宋秦觀《和黃曹憶建溪梅花》:“月沒參橫畫角哀,暗香消盡令人老.”魯迅《集外集拾遺·懷舊》:“家之閽人王叟,時汲水沃地去暑熱,或掇破幾椅,持煙筒,與李嫗談故事,每月落參橫,僅見煙鬥中壹星火,而談猶弗止.”壹說,形容天色將明.首見舊題唐柳宗元《龍城錄·趙師雄醉憩梅花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花樹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須月落參橫,但惆悵而爾.” 月落星沈 見“月落星沈” 月落星沈 亦作“月落星沈”.謂天色將明 月滿則虧 月圓則缺.比喻事物發展到極點則開始衰退 月貌花容 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月沒參橫 見“月落參橫” 月明千裏 月光普照大地.語本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裏兮***明月.”後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月明星稀 皓月當空,星星稀少 月缺花殘 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殘 月夕花朝 借指良辰美景 月夕花晨 見“月夕花朝” 月下花前 唐白居易《老病》詩:“晝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本指美好的憩遊環境.後多指易觸發男女情思的環境 月下老兒 見“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 亦作“月下老兒”.神話傳說中掌管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略謂:杜陵韋固,元和二年旅次遇壹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撿書.固問所尋何書,答曰:“天下之婚牘耳.”又問囊中何物,答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壹系,終不可逭.”後多用作媒人的代稱 月異日新 同“日新月異” 月盈則食 謂月滿時才發生月食.亦用以比喻盛極則衰 月圓花好 ①花好月圓.象征幸福美滿.常用作祝頌之詞.語出宋晁端禮《行香子》詞:“莫思身外,且鬥樽前,原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②比喻良辰美景 月暈礎潤 比喻事情將會發生的先兆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月暈出現,將要刮風;礎石濕潤,就要下雨.比喻從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將會發生的事情 月暈知風,礎潤知雨 見“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月值年災 謂時運不濟而遭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