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形容不停問問題的成語有哪些
窮根究底、問長問短、尋根究底、刨根問底、盤根究底。
壹、窮根究底
釋義:追究事物的根底。
出自:巴金《秋》:“淑華窮根究底地問道:‘三爸跟妳談過什麽事嗎?’”
示例:人都有秘密,何必那麽窮根究底。
二、問長問短
釋義:仔細地問,表示關心。
出自: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5回:“將人都支出去,然後又陪笑問長問短。”
示例:我嘴裏是問長問短,眼和心卻兀自驚異她的興旺發達。
三、尋根究底
釋義:尋找根源;追究底細;弄清來龍去脈。尋:尋求;尋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細。
出自: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劉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要尋根究底。”
示例:妳這人怎麽老是愛尋根究底呢?
四、刨根問底
釋義:刨出根子追出底細。
出自:老舍《老張的哲學》:“誰能刨根問底的要證據。”
示例:大自然的許多奧秘,如果刨根問底,恐怕誰也解釋不清。
五、盤根究底
釋義:盤問、追究事情的根由。
出自:郭沫若《殘春及其他 牧羊哀話三》:“我失悔我不應該盤根究底,這樣地苦了他。”
示例:不愛,就不會在他接到異性電話時盤根究底,在他和初戀情人會面後冷嘲熱諷,弄得他心煩意亂。
② 形容“回答快”的成語有哪些
應答如註:抄[yìng dá rú zhù ]
釋義:對答象流水壹樣。形容答話很快,很流利。
才思敏捷[cái sī mǐn jié]
釋義:現基本上形容人的反應快,思維靈活,腦子很聰明。
應對如流:[yìng ì rú liú]
釋義:對答象流水壹樣。形容答話很快,很流利。
對答如流:[ì dá rú liú]
釋義:對答:回答。回答問話像流水壹樣快。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
釋義:假:假借,依靠。 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
③ 形容問問題很多的成語有哪些
***有三個:
問長問短
問這問那
問寒問暖
④ 形容回答問題正確的成語有哪些
壹語中的
⑤ 形容回答快的成語
迅雷不及掩耳來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釋義]
雷聲源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語出]
《晉書·石勒載記上》:“出其不意,直沖末抷帳,敵必震惶,計不及設,所謂迅雷不及掩耳。”
[近義]
出其不意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分句;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例句]
因此我給他個~的突然襲擊,壹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曲波《林海雪原》二九)
⑥ 形容“提問”的成語有哪些
不恥下問
不敢問津
不聞不問
不問青紅皂白
不相聞問
答非所問
⑦ 和問答有關的成語
答非所問 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出處:葉聖陶《隔膜》:“按照著次序壹問壹答,沒有答非所問的弊病,就算情意格外濃厚。”
對答如流 對答:回答。回答問話象流水壹樣快。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出處:《北史·李孝伯傳》:“風容閑雅,應答如流。”
付之壹笑 用笑壹笑來回答。比喻不計較,不當壹回事。
出處: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乃知朝士妄想,自古已然,可付壹笑。”
付諸壹笑 用壹笑來對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會。同“付之壹笑”。
出處: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六回:“仲英乃恍然大悟,付諸壹笑,就在高椅上坐下,問雪香道:‘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來裏,勿許到別場花去,阿是嗄?’”
禮尚往來 尚:註重。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出處:《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唯唯否否 唯唯:回答時表示同意的應聲;否否:別人說否,自己也跟著說否。形容膽小怕事,壹味順從。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據(指梁邱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無言可對 對:對答,回答。沒有話來回答。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師曰:‘這老和尚被我壹問直得無言可對。’”
笑而不答 只是微笑著,不作正面回答。
出處:唐·李白《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以莛撞鐘 莛:草莖。用草莖打鐘,毫無聲響。比喻才識淺陋的人向高明的學者發問,得不到回答。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有問必答、
問官答花、
答非所問、
問壹答十、
答問如流、
所答非所問、
問十答十
⑧ 表示回答的成語
鞭辟入裏
切中肯絜
入木三分
壹針見血
入情入理
深入淺出
精妙絕倫
妙不可言
妙語連珠
壹語中的
醍醐灌頂
茅塞頓開
如夢方醒
恍然大悟
豁然開朗
渙然冰釋
⑨ 形容回答的成語
對答如流、脫口而出、滔滔不絕、不假思索、出口成章
壹、對答如流 [ ì dá rú liú ]
解釋:對答:回答。回答問話象流水壹樣快。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出自:晉·王嘉《拾遺記》:“魏文帝與之講論;終日不息;應對如流;無有疑滯。”
釋文:魏文帝同他討論;終日不息;對答如流;沒有停滯的地方。
二、脫口而出 [ tuō kǒu ér chū ]
解釋:不經考慮,隨口說出。
出自: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八回:“雖然不至於通部滾瓜爛熟,大約壹部之中,至少亦有壹半看熟在肚裏,不然怎麽能夠脫口而出呢?”
釋文:雖不至於通部滾瓜爛熟,大約壹部的中,至少也有壹個半看熟在肚子裏,不然怎麽能夠脫口而出呢?
三、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滔滔:形容流水不斷。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出自: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
釋文:張九齡善於談論,每次和朋友討論經義要旨,說起來沒個完。
四、不假思索 [ bù jiǎ sī suǒ ]
解釋: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
出自: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壹念之間,此意便在。”
釋文:戒懼謹慎獨自,不需要勉強,不假思考,只是壹念之間,這意思就在。
五、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釋: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自:周 孔子編訂《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釋文:他們都人士,狐皮衣黃黃,他的臉不改,說出話來就成文章
⑩ 與問答有關成語
答非所問dáfēisuǒwèn
[釋義] 回答的並不是人家所問的事情。
[語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版》:“權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程相公那裏就打聽說:‘什麽叫作稀罕兒?’”
[近義] 文不對題
[反義] 對答如流
[用法] 含貶義。壹般作謂語;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