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是北宋人,他擔任官職後,發現自古以來還沒有壹部較系統的編年體通史。在反對王安石變法失敗後,他就決心來完成這部歷史巨著。為了搶時間,不讓自己睡過了頭,自己制造了壹個圓木做為枕頭。睡覺時只要壹翻身就會醒來。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地編著《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始於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終於後周顯德六年(959),按照朝代順序,***記載了16代、1362年的歷史。全書規模宏大,敘事周密,雖筆削甚嚴,仍達300多萬字。壹千多年的的王朝更替、國家盛衰、家族興敗、個人沈浮、軍事政治、華夏胡夷、天象農事、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等等、等等盡入其中。
《資治通鑒》寫成後,他在《進書表》中說:“臣既無他事,得以精研極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遍閱舊史,旁采小說,簡牘盈積,浩如煙海,抉擿幽隱,較計毫厘。”“臣今骸骨臒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耄,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為編著此書,耗盡了終生心血、費勁了平生精力。《資治通鑒》從北宋英宗趙曙治平元年(1064)到神宗元豐七年(1084)***歷時20年時間寫成,兩年後司馬光就去世了,他用生命給人類留下了壹部歷史巨著。宋神宗趙頊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又“《詩》雲:‘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故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鑒》。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背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壹起學習時,其他人已經會背誦了,就去玩耍休息了。他卻放下帷幕刻苦學習,壹直到能夠熟練的背誦為止,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深刻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溫公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有時騎在馬上,有時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2. 司馬光圓木警枕的故事司馬光從小到老,壹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壹架木板床,壹條粗布被子,壹個圓木枕頭。
為什麽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壹睡就是壹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壹下,它就滾走了。
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壹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擴展資料:
司馬光用這種方法來逼迫自己苦學,可謂對自己很狠。而這種習慣,其實也並非他自己的主張,那是家風使然。司馬光的家世很是傳奇。
其先祖司馬孚,是司馬懿之弟,也是壹位以學問著稱的學者,司馬家好學之風早在三國時代就已經養成了。古代講究學而優則仕,所以司馬家歷代不僅多出讀書人,也多出官員,還多有大官。
當然不是靠錢財買官,司馬家的人,都是靠的家學,司馬光的爺爺司馬炫,是北宋第壹批進士。司馬炫去世得早,但留下了許多財產,剛剛成年的司馬池。
也就是司馬光的父親,面對這壹大堆財富,做出了壹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全部分給族人。因為他的追求根本就不在於錢財,而在於學問,抱著壹大堆錢財,不僅要操心如何打理。
還要應付來自他人的紅眼之光,如何能專心讀書?博學多識的司馬池,在為官之後,也因為好學收到了遠比錢財寶貴的回報,在政務上更是多有驚人之舉。
比如當時朝廷修建宮殿,向司馬池所在的地區征調竹子,問題是這壹地區並不產竹子,可見朝廷方面負責此事的官員,定是壹個不學無術之徒。
就在其他縣的官員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時,司馬池卻想出了對策。他依靠自己的博學,知道臨近某地生產竹子,便壹面向朝廷請求寬限日期,壹面命人去大量購買。
然後直接轉運到京城,第壹個完成了任務。因此受到朝廷重視的司馬池,開始在中央擔任壹些重要職務,都有十分出色的政績。
當然他最出色的“政績”,還是在於為北宋王朝培養出了壹位名臣,那就是他的兒子司馬光。司馬池對於司馬光的教導,極其嚴格。司馬光6歲開始讀書。
7歲時就被要求將難度頗高的《左氏春秋》熟背出來,還要講出書中的大意。嚴格要求的同時,司馬池更是深知讀死書、做書呆子要不得,因此很註重對司馬光其他方面的教導與訓練。
時常帶他出去“見見世面”,接觸壹些朝中的官員和天下的學者,談論學問,商討時事,讓他在見識與知識上保持同步增長。司馬池壹生所任官職較多,東西南北都有。
他在到異地上任時,都會帶上司馬光,並為其講解沿途風土人情、歷史名勝、名川大山,讓司馬光在“讀萬卷書”的同時,又有了“行萬裏路”的社會實踐。
在父親精心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司馬光,也確實不負父望。他在步入仕途之後,不追求功名利祿與榮華富貴,始終致力於治國理政與研究學問。他的俸祿收入並不少。
朝廷還提供了多達壹百多畝的所謂職田來當福利。但他壹直是布衣粗食,錢財多拿來周濟窮人,生平所好就是讀書、藏書,在這方面,他可算得上天下首富,手握藏書數千冊。
最能體現司馬光好學之心的,則是壹個細節——讀書之法。這裏所謂的讀書之法,指的是如何拿書翻書。司馬光讀書時,首先身體坐得極為端正。
然後用右手拇指輕輕地把書托起,再用左手食指輕輕揭開每壹頁。他的要求是讀過之後,書本不能出現任何折皺印痕。與先輩壹樣,司馬光不僅自己極為好學,也將這種家風向下傳承。
他的兒子在看書時,就曾因為動作粗魯被他壹頓教訓,並告誡道:對於商人而言,錢就是根本,要重視;對於讀書人而言,書就是根本,要愛惜。
搜狗百科-圓木警枕
3. 圓木警枕的意思成語 圓木警枕 發音 yuán mù jǐng zhěn 釋義 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
形容刻苦自勉。圓木警枕 出處 宋·範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示例 他圓木警枕的學習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圓木警枕》: 他小時候和哥哥弟弟們壹起學習,自己覺得記憶力比較差,便想辦法克服這個弱點。
每當教師講完書,哥哥弟弟們讀上壹會兒,勉強背得出來,便壹個接壹個丟開書本,跑到院子裏玩。只有他不肯走,輕輕地關上門窗,集中註意力高聲朗讀,讀了壹遍又壹遍,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能夠流暢地,不錯壹字地背誦,才肯休息。
司馬光從小到老,壹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
臥具很簡單:壹架木板床,壹條粗布被子,壹個圓木枕頭。為什麽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壹睡就是壹大覺。
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壹下,它就滾走了。
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壹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解釋: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自:宋·範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4. 圓木警枕的意思成語 圓木警枕 發音 yuán mù jǐng zhěn 釋義 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
形容刻苦自勉。圓木警枕 出處 宋·範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示例 他圓木警枕的學習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圓木警枕》: 他小時候和哥哥弟弟們壹起學習,自己覺得記憶力比較差,便想辦法克服這個弱點。
每當教師講完書,哥哥弟弟們讀上壹會兒,勉強背得出來,便壹個接壹個丟開書本,跑到院子裏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63863玩。只有他不肯走,輕輕地關上門窗,集中註意力高聲朗讀,讀了壹遍又壹遍,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能夠流暢地,不錯壹字地背誦,才肯休息。
司馬光從小到老,壹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
臥具很簡單:壹架木板床,壹條粗布被子,壹個圓木枕頭。為什麽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壹睡就是壹大覺。
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壹下,它就滾走了。
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壹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解釋: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自:宋·範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5. 圓木警枕的主人公是誰司馬光 他小時候和哥哥弟弟們壹起學習,自己覺得記憶力比較差,便想辦法克服這個弱點。每當教師講完書,哥哥弟弟們讀上壹會兒,勉強背得出來,便壹個接壹個丟開書本,跑到院子裏玩。只有他不肯走,輕輕地關上門窗,集中註意力高聲朗讀,讀了壹遍又壹遍,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能夠流暢地,不錯壹字地背誦,才肯休息。
司馬光從小到老,壹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壹架木板床,壹條粗布被子,壹個圓木枕頭。為什麽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壹睡就是壹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壹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壹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