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 明察秋毫

成語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是壹個常用的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目光敏銳,能夠洞察事物的細微之處。

這個成語源於《孟子·梁惠王上》壹書,原文為: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這裏的秋毫是指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非常細小,難以察覺。而輿薪則是指壹車柴草,非常明顯。

這個成語的寓意是,壹個人如果目光敏銳,能夠洞察事物的細微之處,那麽他就能夠發現問題、預防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相反,如果他只能看到表面現象,無法察覺問題的本質,那麽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在現實生活中,明察秋毫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人。他們往往能夠在復雜的情況下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例如,壹個優秀的企業家需要具備明察秋毫的能力,以便及時發現市場變化、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調整經營策略。

成語的特征:

1、形式的定型性:成語是壹種約定俗成的語言表達方式,它的形式比較固定,壹般由四個字組成,也有少量三字、五字、六字甚至更長的成語。成語中的每個字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含義,不能隨意更改。例如,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都是四字成語,形式固定,意義深刻。

2、意義的整體性:成語的意義並不是簡單的字面意義的組合,而是具有整體性的意義。成語的意義往往是通過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來表達的,具有壹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例如,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並不是指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而是比喻出了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補救。

3、使用的習慣性:成語是壹種習慣用語,具有壹定的使用習慣和規範。成語的使用往往受到語境、文體、場合等因素的限制,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例如,在正式的文體和場合中,壹般使用比較莊重的成語,而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則可以使用比較生動形象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