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鞍馬勞困 指長途跋涉或戰鬥中備嘗困乏。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壹陣昏沈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鞍馬之勞 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鬥的勞苦。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二回:“耳不聞兵戈之聲,眼不見伐之事,身不受鞍馬之勞,心不懸勝敗之擾。”
被堅執銳 穿堅固甲胄,握銳利武器。謂上陣戰鬥或作好戰鬥準備。
出處: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前日天下大亂,兵革並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
兵不汙刃 猶兵不血刃。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出處: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威德所加,兵不汙刃,收魏博等六州。”
兵不雪刃 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出處:《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出處:《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兵強馬壯 兵力強盛,戰馬健壯。形容軍隊實力強,富有戰鬥力。
出處:《新五代史·安重榮傳》:“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擦拳抹掌 形容戰鬥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同“摩拳擦掌”。
赤壁鏖兵 鏖:激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壹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鬥。
出處:元·無名氏《兩軍師隔江鬥智》第壹折:“叵耐劉備那廝,暗地奪取荊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東吳力氣。”
彈雨槍林 彈下如雨,槍立如林。形容戰鬥劇烈。
出處:清·孫雨林《皖江血·拒敵》:“且劃策,彈雨槍林,木壞山隤,江城付動灰。”
肝髓流野 形容戰鬥激烈殘酷、屍橫遍野。
出處:《舊唐書·蕭瑀傳》:“上奔播六年,中原之人,與賊肝髓流野,得復宗廟,遺老殘民聞輿馬音,流涕相歡。”
各自為戰 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鬥。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弓折刀盡 比喻戰鬥力沒有了,無法可想。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日擬打羅山寨,弓折刀盡。”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鬥。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壹個人或壹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鬥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裹血力戰 猶言浴血奮戰。形容頑強地拼死戰鬥。
出處:清·姚鼐《孫忠湣祠記》:“指揮之子泰,當建文時,為北平都指揮使;燕師起,與戰於懷來,中矢,裹血力戰,竟陷陳死。”
荷槍實彈 荷:扛。扛著槍,上了子彈。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投入戰鬥。
出處:峻青《李家埠在戰鬥》:“壹到村頭,就看見圍子墻上崗哨嚴密,青年民兵們荷槍實彈的來往巡邏著。”
擐甲執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鎧甲,手拿武器。指準備戰鬥。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堅甲厲兵 加固盔甲,磨礪武器。指作好戰鬥準備。
解甲投戈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鬥。
出處:漢·揚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
解甲休兵 指不再戰鬥。同“解甲休士”。
解甲休士 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指不再戰鬥。
金鼓連天 金鼓:古時作戰,用金鉦和戰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後退;連天:響徹雲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鬥激烈。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券》:“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待我出門壹看,便知端的。”
金鼓齊鳴 金鼓:指金鉦和戰鼓。金鉦戰鼓壹齊響起。形容戰鬥氣氛緊張激烈。
出處:《呂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壹耳。”
精兵強將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鬥力很強的將士。
出處:《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精銳之師 精銳:指軍隊裝備優良,戰鬥力強;師:軍隊。指戰鬥能力很強的部隊。
出處:《後漢書·銚期傳》:“明公據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卷甲韜戈 卷起鎧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戰鬥。
出處:《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
歷兵秣馬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作好戰鬥準備。
厲兵秣馬 厲:同“礪”,磨;兵:兵器;秣:餵牲口。磨好兵器,餵好馬。形容準備戰鬥。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勵兵秣馬 指磨好刀槍,餵飽戰馬,準備戰鬥。
出處: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
礪戈秣馬 磨戈餵馬。比喻作好戰鬥準備。
斂後疏前 指列陣周密則牢固,前鋒隊形疏朗則利於戰鬥。後世將我國古代這壹陸戰列陣原則概括成“斂後疏前”四字。
出處:語出《司馬法·定爵》:“凡陳,行惟疏,戰則密。”《尉繚子·兵令上》:“陳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
練兵秣馬 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
出處:宋·蘇洵《幾策·審敵》:“將遂練兵秣馬以出於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
糧盡援絕 糧食用盡,援兵斷絕。比喻戰鬥處於十分艱難的境地。
出處:宋·楊萬裏《鈐轄趙公墓誌銘》:“公挺身與兵,屢捷。七年,糧盡援絕,勢不能復支,遂率所部數千人南歸。”
馬壯人強 猶言人強馬壯。形容軍隊的戰鬥力很強或軍容很盛。
鳴金收兵 用敲鑼等發出信號撤兵回營。比喻戰鬥暫時結束。
出處:《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
摩拳擦掌 形容戰鬥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摩拳擦掌,行行裏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秣馬厲兵 磨好兵器,餵好馬。形容準備戰鬥。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南征北伐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鬥。亦作“南征北討”。亦作“南征北戰”。
南征北討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過多次戰鬥。
出處:元·朱凱《昊天塔》第壹折:“想老夫幼年時,南征北討,東蕩西除,到今日都做了壹場春夢也。”
南征北戰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鬥。
出處:唐·柳宗元《封建論》:“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炮火連天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九回:“他父子並唐僧在城樓上點劄,旌旗蔽日,炮火連天。”
旗開得勝 剛壹打開旗幟進入戰鬥,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壹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出處: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前赴後繼 前面的沖上去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鬥,奮勇沖殺向前。
出處: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後踣。”
槍林彈雨 槍桿象樹林,子彈象下雨。形容戰鬥激烈。
出處: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日子,江水山覺得還是才開始,卻壹晃就過去了四年多。”
槍林刀樹 猶言刀槍林立。形容激烈戰鬥的場面。
輕卒銳兵 輕卒:輕裝的士兵。銳兵:銳利的武器。輕裝勇猛的士兵,手拿鋒利的武器。形容部隊戰鬥力很強。
全民皆兵 指把能參加戰鬥的人民全都武裝起來,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
群威群膽 形容大家團結壹致英勇戰鬥時表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人強馬壯 形容軍隊的戰鬥力很強或軍容很盛。
出處:元·武漢臣《老生兒》第壹折:“使不著人強馬壯,端的是鬼使神差。”
人自為戰 為戰:作戰。人人能獨立地戰鬥。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
肉薄骨並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並。形容戰鬥的激烈。
出處:《元史·郝經傳》:“肉薄骨並而拔之,則彼破壁孤城而去。”
塞井夷竈 填井平竈。謂作好布陣的準備。亦表示決心戰鬥,義無反顧。
身經百戰 親身經歷過很多次戰鬥。比喻況歷多,經驗豐富。
出處:《資誌通鑒·後唐紀·莊宗同光三年》:“且群臣或從陛下歲久,身經百戰,所得不過壹州。”
盛食厲兵 吃飽飯,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戰鬥準備。
出處:《商君書·兵守》:“壯男之軍,使勵食厲兵,陳而待敵。”
師直為壯 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現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鬥誌旺盛,所向無敵。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
束兵秣馬 猶厲兵秣馬。形容準備戰鬥。
槊血滿袖 指奮槊進擊,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戰鬥。
武藝超群 武藝:武術上的本領。也指軍事、戰鬥的本領。形容武藝高強,超出壹般人。
驍勇善戰 勇猛,善於戰鬥。
出處:《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壹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硝雲彈雨 硝煙如雲,子彈像雨。形容激烈的戰鬥。
修鱗養爪 比喻保養、積蓄戰鬥力。
血戰到底 血戰: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戰鬥。指激烈戰鬥到最後時刻。
出處: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嚴陳以待 指做好充分戰鬥準備,等待著敵人。同“嚴陣以待”。
嚴陣以待 指做好充分戰鬥準備,等待著敵人。
出處:《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有生力量 ①原指軍隊中的兵員和馬匹。亦泛指有戰鬥力的部隊。②指充滿活力的力量。
出處: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
浴血奮戰 形容頑強地拼死戰鬥。
出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壹:“戰士們在這十五晝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運籌決勝 指擬訂作戰策略以獲取戰鬥勝利。
出處: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運籌千裏 指擬訂作戰策略以獲取戰鬥勝利。
出處: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運籌制勝 指擬訂作戰策略以獲取戰鬥勝利。
出處:明·盧象升《剿蕩衍期聽候處分並陳賊勢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間,果能運籌制勝,馬到功成,各省撫臣豈易於為力?”
戰火紛飛 形容戰鬥頻仍、激烈。
出處:浩然《艷陽天》第壹二壹章:“經過了這場災禍的考驗,好像當年跟著擔架隊闖了壹趟戰火紛飛的疆場回來。”
枕戈待命 枕著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時刻準備戰鬥。
出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張統制現帶有可靠軍隊數營,在漢口劉家廟枕戈待命。”
枕戈披甲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同“枕戈坐甲”。
出處:清·龍翰臣《復唐子實書》:“今日之事,將因壹鄉而累及壹邑,因壹邑而累及壹省。此非有人維持調護之,則外軍枕戈披甲之士,抑郁不揚。”
枕戈坐甲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出處: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執銳披堅 執:拿著;銳:銳利,鋒利,指兵器;堅:指鎧甲,古代軍人護身的戰衣。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戰鬥或作好戰鬥準備。
出處:明·無名氏《衣錦還鄉》第壹折:“執銳披堅領大兵,排兵布陣任非輕,身懷舉鼎拔山力,獨占東吳數百城。”
縱橫馳騁 縱:南北方向;橫:東西方向;馳騁:縱馬疾馳。不受阻擋地往來奔馳。形容英勇戰鬥,所向無敵。也比喻寫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筆隨。
出處:宋·謝堯仁《張於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諸詩人,雕肝琢肺,求工於壹言壹字間,在於人力固可以無恨,而概之前數公縱橫馳騁之才,則又有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