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孟子對比文言文閱讀

孟子對比文言文閱讀

1. 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壹至四題的壹篇嶽陽樓記範仲淹第二篇孟子

10.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⑴嘗( ) ⑵先( ) ⑶對( ) ⑷王( )

11.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2分)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未之有也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不得而非其上者

C.環而攻之而不勝 黑質而白章 D.民亦樂其樂 而樂亦無窮也

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 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

13.根據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問題。(3分)

⑴用壹句話概括乙文中孟子的政治主張。(1分)

⑵甲文中範仲淹的“ , ”是乙文中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思想的進壹步發揚。範仲淹的這壹思想在今天對我們有什麽借鑒和教育意義? (2分)

14.聯系全文,說說甲文最後壹段中“斯人”指哪些人?這些人的思想感情與“遷客騷人”有何不同?作者寫這壹段的用意是什麽?(3分)

10.(4分)(1)曾經 (2)在……之前 (3)回答 (4)稱王 (每處1分)

11.(2分)B

12.(4分)⑴(2分)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2分)作為人民的君主卻不能和人民壹起快樂,這也是不對的。

13.(3分)⑴(1分)與民同樂才能王天下(意近即可)

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分) 提示:要建立新時期的憂樂觀,提倡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1分)

14.(3分)“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1分)。這些人的思想感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遷客騷人”則“以物喜,以己悲”(或“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則會隨個人榮辱而改變”) (1分)。作者這樣寫表達了以“古仁人”為學習榜樣的決心,同時也含有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規勸之意(答出前壹句即給分,1分)。

2. 孟子告子下與猱比較閱讀

《告子》是《孟子》書中的篇目,分上、下兩篇。

孟子與告子都是戰國時人,孟子持性善論(人生來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惡說(即人生下來本無所謂善惡),《告子》以兩人的論辯開頭,集中闡述了孟子關於人性、道德及其相關理論。

《孟子·告子》記錄了孟子和其學生告子(壹說是墨子的學生)之間有關人性道德的討論;和《論語》類似;是孟子“性善論”思想較為完整的體現。連帶的是仁義道德與個人修養的問題。對精神與物質、感性與理性、人性與動物性等問題也有所涉及。全篇***20章。

註:今人常習慣性地將性善與性惡相對,事實上,持性惡論的是荀子,年代晚於孟子,本篇是孟子與告子的爭論,不涉及荀子的性惡說。

應當指出,當時的人多用比喻論證,其某些論述按照現代的邏輯標準看並不嚴格。

《猱》選自《古今譚概》

原文:

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以其余奉虎。虎謂其忠,益愛近之。久之,虎腦空,痛發,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譯文:

野獸之中有壹種叫猱,小而善於爬樹,爪子鋒利。老虎的腦袋癢,就讓猱撓個不停,撓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覺得腦袋撓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腦漿吃,剩下殘余的用來獻給老虎說:“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來獻給您。”老虎說:“忠心的是猱啊!愛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了,還沒有察覺。久了老虎的腦袋空了,疼痛發作,尋找猱的蹤跡。猱卻已經逃跑到高樹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3. 比較閱讀,思考《〈孟子〉兩章》在論證上各有什麽特色

解析:此二章同為孟子的說理散文,自然有相同之處,不過,二者章法迥異,從不同角度顯示了孟子的說理散文的特點。

通過反復閱讀,可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總起分承、最後總結的結構方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之則恰恰相反,文章壹開始就列舉了壹系列由卑微到顯貴的歷史人物為事實論據,然後分析論證,兼之正反對比,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可見其結構方法為先分後總,論證方法為歸納推理法。

參考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從戰爭這壹角度出發。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短文結構形式“總起棗分承棗闡述棗結論”,體現了作者由點到面,由個別到壹般的邏輯思路,使文章極富說服力和感染力。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列舉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與此相似的“是人”,從個別到壹般,闡述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煉的,接下來從個人作為推論到治國,最後歸結出全文論點。

作者論述的邏輯思路,外化為壹種“層進式”結構。可見,二章章法參差多變而析理透辟,議論相通,殊途而同歸。

4. 《論語》《孟子》閱讀

26.(7分)⑴①譯文: 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

②譯文: 從市場上買來的肉幹和酒,不吃。 ⑵答: “割不正”是對庖者的批評。

他認為庖者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宰殺,而是草率從事,這是壹種失禮的標準,所以不吃這樣的肉。 譯文 齋戒時壹定要改變平常的飲食,住處也要變動,不要和妻妾 住在壹起。

食物不嫌做得精,魚肉不嫌切得細。 食物變質餿臭,魚肉腐爛,不吃。

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火候不當,不吃。

不是時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 沒有合適的調味醬,不吃。

肉雖然吃得多,但不超過主食。 酒不 *** ,但不要喝醉。

買來的酒和肉幹,不吃。 可以吃姜,但也不宜多吃。

5. 《孟子》中的小故事文言文

孟子》中的10則經典故事

1. 再作馮婦——《孟子·盡心下》——有個叫“馮婦”的男子,空拳打死老虎,國王給了他壹個“士人”的官去做。壹次外出看到老虎傷人,他跳下“官轎”,朝老虎撲去….百姓稱好,而其他的“士人”卻笑他身為官員,不成體統。

2. 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孟子連續問了齊宣王三個很棘手的問題,他無言以答,只有東張西望,看看左右把話題扯到別處去了。

3. 拔苗助長——《孟子·公孫醜上》——宋國有位老農,嫌秧苗長得太慢,有壹天,他就下田去把秧苗壹棵壹棵地拔高,回到家來,他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叫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的兒子趕快跑到田邊壹看,禾苗全部枯槁了。

4. 驕其妻妾——《孟子·離婁下》——說齊國有個丈夫死要面子,說天天與有錢人在壹起,並經常吃得醉醺醺很晚才回家來,後來他的妻妾發現他原來天天是在外面當乞丐,還是給他面子,他仍然可以大搖大擺地從外面回來,還在兩個女人面前擺威風。

5. 下棋——《孟子·告子上》——秋先生是圍棋高手,他有兩個徒弟同時與跟他學下棋。兩個人中,有壹個專心致誌;另外壹個雖然也在聽講,但心不在焉想得是天上的大雁自己準備怎麽去射擊它們。兩人同時學習,智力也差不多,但是效果卻大不相同。

6. 苑囿嫌大——《孟子·梁惠王下》——齊宣王沈溺於聲色犬馬,成天飛鷹走狗,到處圍獵,群眾意見很大,但是他以為自己的狩獵場地還沒有周文王的大,對於群眾的抱怨很不理解。孟子告訴他:周文王的狩獵場是向群眾開放的;而誰進妳的狩獵場地是要殺頭的。雖然場地比周文王的小,群眾還嫌妳的苑囿大呢!

7. 煮魚——《孟子·萬章上》——有人送給子產壹條活魚,子產就叫他的手下人把魚 到池子裏去。結果這個下人把魚拿出去煮吃了,還回來對子產說:“魚我已經放了,剛放下去時,呆著不動;壹會兒,它才顯得得意的樣子,壹甩尾巴鉆進水裏去了。”子產高興極了。那個手下人之後對人說:“誰說子產聰明?我早把魚吃了,他什麽也不知道呢!”

8. 以羊換牛——《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看到用殺壹頭牛去祭祀,不忍心,以羊來換子。其實失去了祭祀的意義了。

9. 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同樣是逃跑,跑出五十步的嘲笑跑出壹百步的膽小,其實他們的性質是壹樣的——都是逃跑。

10. 偷雞賊——《孟子·滕文公下》——有個偷雞賊,天天偷雞,有人勸他,他打算改正,打算改壹天偷壹只,改為壹個月偷壹只,這樣明年就不偷了。

6. 孟子·告天下與隆中對的對比閱讀

1.這兩篇文章均選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對》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學家______。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字。 利盡南海__________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遺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遂用猖獗,至於今日。譯文: (2)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 4.《隆中對》壹文中,劉備分析天下形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師表》壹文中,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隆中對》壹文中,劉備的政治抱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的政治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師表》壹文中,諸葛亮的政治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晉陳壽2.利:物資存恤:愛撫、愛惜光:發揚光大遺:給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這裏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表明,顯揚3.(1)就因此失敗,(弄)到(成為)今天(這個局面)。(2)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是人的籌劃(得當)。

(3)親近賢良的忠臣,疏遠奸佞的小人,這就是西漢興隆的原因。(4)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於陛下的職責和本分啊。

4.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今天下三分。 5.欲信大義於天下。

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7. 孟子裏面有哪些文言故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文]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三裏的小城,七裏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氣時令的有利條件了,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 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對作戰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

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麽不作戰,作戰就壹定勝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墻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裏釋放後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裏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壹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壹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了解。

在壹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五十步笑百步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壹百步,雖然在數量上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是壹樣的——都是逃跑。

梁惠王盡管給了百姓壹點小恩小惠,但他發動戰爭,欺壓黎民,在壓榨人民這點上,跟別國的暴君沒有本質的差別。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五十步笑百步”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則寓言中提煉出來的。寡人之於國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 梁惠王(即魏惠王)說:“我對於國家,那可真是夠盡心的啦(耳矣:等於說“而已矣”,“耳”表示限制語氣,“矣”表報道語氣,合用後表示確乎如此的陳述語氣):黃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饑荒,(我)便把那裏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河東遭了饑荒,也如此辦。考察鄰國的政治,沒有哪個國家像我這樣用心的。

鄰國的百姓並不因此而減少(加:更),我的百姓並不因此而加多,這是為什麽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爭,那就讓我用戰爭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戰鼓(填:象聲詞,形容鼓聲),兵器刀鋒相交撞擊,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壹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憑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恥笑他人跑了壹百步,那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