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顏媚骨
讀音:nú yán mèi gǔ
解釋:媚骨:諂媚的性格。奴才相。形容卑鄙無恥地奉承別人。
出處:“蓮妹,請去傳我的話:不願見到奴顏媚骨之徒。
帶骨字成語有哪些?
瘦骨嶙峋
瘦骨嶙峋,中國成語,拼音shòu gǔ lín xún。
形容人瘦得好像要露出骨頭。嶙峋即消瘦、骨頭突出的樣子,在《小城春秋》中有提及。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葦看見壹個光著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著壹簸箕的泥灰,在壹條懸空吊著的跳板上,吃力的走著。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繁重的工作致使他瘦骨嶙峋,而他的手更是只剩皮包骨。
成語解釋:形容人或動物消瘦露骨。
成語舉例:這次,這只瘦骨嶙峋的黑狗的幹嗥竟然使形神枯槁的老馬也豎了壹下耳朵。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成語,詞義解釋為身上毛發豎起,脊梁骨發冷,用形容十分恐懼。註音:máo gǔ sǒng rán。
刻骨銘心
刻骨銘心拼音是kè gǔ míng xīn,出自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釋義為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銘刻在心靈深處。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未婚媽媽林小溪在不同人生階段同三個不同男人之間刻骨銘心的感情故事,描寫了林小溪青春迷失後坎坷的人生命運和復雜的心理歷程。雷獻禾將該劇定位為“壹部充滿傷感的青春劇、壹部充滿青春氣息、註重心理刻畫的逃亡劇。”其中既有林小溪令人唏噓的。
粉身碎骨
(明朝 )於謙〈石灰吟〉﹕千鑿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詞對於壹個人的立誌奮發向上,有很大的鼓勵。石灰本來是土石的礦物,但是經過烈火的焚燒,雖然粉身碎骨,但是粉刷在墻壁上,就留得潔白無瑕給大眾。所謂「殺身成仁,舍生取義」,這就樹立了聖賢的榜樣。
骨肉相連
骨肉相連骨頭和肉壹樣互相連接著。比喻關系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骨肉相連是壹款新口味的休閑產品,它是將新鮮的雞腿肉加上雞胸部的脆嫩軟骨用特別的香辣調料腌制。壹串上有多塊軟骨、多塊雞肉,滾揉後串上竹簽,再用電腦控制的烘烤箱經過特殊工藝烤制而成。味道有些辣,還有淡淡的甜味。
挫骨揚灰
挫骨揚灰(cuò’gǔ‘yáng’huī)
解釋:挫:折斷。揚:往上撒。人死後將骨頭挫成灰撒掉。形容仇恨極深或者罪孽深重。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爺的這箱銀子耽擱了,慢說我,就挫骨揚灰也抵不了這罪過。”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示例:“此仇不報非君子,等我回去要把他挫骨揚灰!”。
仙風道骨
仙風道骨是指形容人的風骨神采與眾不同。
脫胎換骨
脫胎換骨,道教徒認為人在苦修得道之後,就能脫下胎,換上骨。現在常用來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元喬吉《折桂令·紅梅徐德可索賦類卷》曲:返老還童,脫胎換骨,飽養煙霞。《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凡人成仙,脫胎換骨,定然先將俗肌消盡,然後重換仙體。此非肉眼所知也。毛澤東《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我們說要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