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烈日炎炎
釋義:夏天陽光強烈,形容天氣非常炎熱。
出處: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楊誌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譯文:天氣炎熱得像火燒壹樣,田野裏的禾稻壹多半都幹枯發焦了。農夫的心裏著急得像熱湯煮沸壹樣,公子王孫卻悠閑地搖著扇子。
例句:親情是什麽?親情是朔風呼嘯的冬夜,母親手中飛翻的針線;是烈日炎炎的夏日,父親手中驅蚊的芭蕉扇;是久別重逢後,親人的壹句平淡的問話“回來了”。
二、吳牛喘月
解釋: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太平禦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譯文: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故臥地望月而喘。
例句:珠寶行業往往采用壹些實在的物體作為加工的模型而不是僅提供壹塊無規則毛坯出賣是壹個道理,硬把這種黃金月餅往腐敗上扯,顯然是壹種疑似吳牛喘月的偏激行為。
筆畫
三、流金鑠石
解釋: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氣極熱。也說鑠石流金。
出處:《南史·梁武帝諸子傳》:“季月煩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裏。”
譯文:夏季天熱得可以將金石熔化,許多蚊子聚到壹起,聲音會象雷聲那樣大。到處野獸出沒。
例句:其目光如炬,直目正乘,瞑乃晦,視乃明,能穿透萬物,威力極大,無物能抵;又善演四時之法,吹口氣則烏雲密布,大雪紛飛;呼口氣則赤日炎炎,流金鑠石。
四、火傘高張
拼音:huǒ sǎn gāo zhāng
意思: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出處:唐·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譯文:(紅葉)的光照耀著墻壁,山寺壁畫裏的鬼神都浮現出來了,它光華的明亮就像火神撐開了火傘。
五、汗流浹背
拼音是hàn liú jiā bèi
意思:汗水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慚愧,現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濕透了。也用於形容天氣炎熱,汗水打濕衣服。
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譯文:周勃急出壹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濕了,因為他還是回答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