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4505
成語 : 不***之仇
註音 : ㄅㄨˋ ㄍㄨㄥˋ ㄓ ㄔㄡˊ
漢語拼音 : bù gòng zhī chóu
參考詞語 : 不***戴天
釋義 : 義參「不***戴天」。見「不***戴天」條。
Emoji符號 :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不***之仇”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不***戴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戴天」這句成語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頂著同樣的天」,「天」只有壹個,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存於世間的意思。什麽樣的仇人非得拼個妳死我活呢?《禮記.曲禮》有壹段話說:「殺害父親的仇人,我不應和他***處於世間;在路上遇到殺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應該直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壹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 以直報怨 」。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仇,弗與***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 寢苫枕幹 」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幹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壹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壹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典源 : 此處所列為「不***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1《禮記.曲禮上》父之仇1>,弗與***戴天2>;兄弟之仇3>,不反兵4>;交遊之仇5>,不同國。 〔註解〕 (1)父之仇:殺父的仇敵。仇,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弗與***戴天:不與之***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兄弟之仇:殺害兄弟的仇敵。 (4)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交遊之仇:殺害朋友的仇敵。◎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書證 : 01.《東周列國誌.第三回》:「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之仇也。」
成語接龍“不”字開頭的成語
不學無術
不***戴天
不倫不類
不恥下問
不可救藥
不脛而走
不求甚解
不速之客
不寒而栗
不毛之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足掛齒
不識時務
不翼而飛
不修邊幅
不屈不撓
不勝枚舉
不知所措
不見經傳
不可壹世
“仇”字結尾的成語
敵愾同仇
不***之仇
朋比作仇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不***之仇”分成的單字詳解:
不, ***, 之, 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