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幹戈
1、幹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2、成語出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幹戈於邦內。”
3、成語例句:剛才唐兄說國王必是暫緩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並且大動幹戈,用兵征剿。
大動幹戈的近義詞:大打出手打出手為戲曲用語,指武打技術。現在常用來形容打人逞兇或聚眾鬥毆他們先是大吵壹場,繼之以大打出手。
興師動眾興:發動。原指發兵出征。後泛指發動許多人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
大張旗鼓︰大量陳列戰旗戰鼓,比喻聲勢和規模很大,大事鋪張再嫁呢,還是住家,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理舊業?
大動幹戈的反義詞:鳴金收兵用敲鑼等發出信號撤兵回營。《水滸傳》第九七回:“盧先鋒兵到,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兵。
偃旗息鼓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也指停止戰鬥。比喻停止做某事突厥受詔,則諸蕃君長必相。
成語解釋:幹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成語舉例:同學們應友好相處,不能為壹些小事情而大動幹戈。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義詞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成語結構:動賓式產生年代:古代成語正音:幹,不能讀作“gan”。成語辨形:戈,不能寫作“七”。成語謎面:動武。
男人與老婆吵架時往往大動幹戈,女人與老公吵架時往往哭罵無常。
這樣的小事情,不必大動幹戈吧!
最近積不相能的兩鄰居又為─件小事而大動幹戈。
為壹點小事,他們竟然大動幹戈。
鄰裏之間有爭端要協商解決,萬萬不可大動幹戈。
就這麽壹點小事不必大動幹戈,派幾個人去就可以了。
這兩兄弟壹直很要好,今天不知為什麽突然大動幹戈。
真要大動幹戈的話,想來妳也討不到好。
原來如此,就是不知此次佛門為何要這般大動幹戈呢?要知伏魔大陣不是在守護在靈山麽?
這麽點兒小事,三位仙女犯得著大動幹戈嗎?其實我覺得,露娜仙女做的不對。
恰恰相反,有時候沒有大吵大鬧,沒有大動幹戈,但矛盾存在於心裏這樣就很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