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故事演講稿

成語故事演講稿

1.典 故

北宋時候,有壹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與可,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

文與可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或是天晴天陰,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裏頭鉆來鉆去。三伏天氣,日頭像壹團火,烤得地面發燙。可是文同照樣跑到竹林子對著太陽的那壹面,站在烤人的陽光底下,全神貫註地觀察竹子的變化。他壹會兒用手指頭量壹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壹會兒又記壹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著汗,可是他連用手抹也沒抹壹下,就跟沒事兒似的。

有壹回,天空刮起了壹陣狂風。接著,電閃雷鳴,眼看著壹場暴雨就要來臨。人們都紛紛往家跑。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裏的文與可,急急忙忙抓過壹頂草帽,往頭上壹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裏奔去。他剛走出大門,大雨就跟用臉盆潑水似地下開了。

文與可壹心要看風雨當中的竹子,哪裏還顧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氣喘籲籲地跑進竹林,沒顧上抹壹下流到臉上的雨水,就兩眼壹眨不眨地觀察起竹子來了。只見竹子在風雨的吹打下,彎腰點頭,搖來晃去。文與可細心地把竹子受風雨吹打的姿態記在心頭。

由於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的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麽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麽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凈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麽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壹清二楚。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

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贊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後來,“胸有成竹”就成了壹句成語,用來比喻人們在辦什麽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裏有個準譜兒了。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沈著。

2.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壹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麽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壹個破茅屋門口,坐著壹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麽?”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壹個繡花針。

”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麽粗,什麽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麽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麽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壹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麽事情,只要有恒心,壹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壹定是沒有問題的.重視生活中的細節,那將影響妳的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