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嘆什麽觀什麽

嘆什麽觀什麽

嘆為觀止

讀音

[tàn wéi guān zhǐ]

解釋

嘆:贊賞;觀止:看到這裏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請已。”

公元前544,為了表示吳國的友好,吳王派季劄出訪各諸侯國。到了魯國,季劄向魯君表達了來意。禮儀完畢,魯君請他觀樂。演奏《周南》和《召(shào)南》,季劄說:“美啊!雖辛勞但無怨言,從音樂中聽出,這是周朝王業創建初期。”樂工演奏《衛風》,季劄說:“美啊!雖遭坎坷但其精神不困頓頹唐,我聽說衛康叔,衛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這是《衛風》吧?”演奏《鄭風》,季劄說:“這個國家恐怕要滅亡吧?歌聲反映出這個國家政令苛細,人民難以忍受。”又演奏《小雅》、《大雅》,季劄說:“樂曲寬緩,和諧安樂,這是周文王的美德!”看到舞《招(shào)箾(xiāo)》,季劄就知道這是最後壹個了,說:“上天覆蓋著眾生,大地承載著萬物,這表現的壹定是舜的美德,沒有更高的了。觀樂就到這裏吧,如還有別的音樂,我不敢再欣賞了(嘆為觀止)。”魯人對季劄的學識和禮貌大加贊賞,把他的話寫進了史冊。

近義成語:拍案叫絕

解釋:拍桌子叫好。形容贊賞至極。語出唐人田穎的《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意思是禁不住拍著桌子,大喊奇妙。例句①《紅樓夢》第七八回:“(寶玉)忙問:‘這壹句可還使得?’眾人拍案叫絕。”②《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當下鄧九公聽了,先就拍案叫絕,立刻便想拿說媒的那把蒲扇。”③閻綱《論陳奐生》:“幽默深刻的筆法,喜劇氣氛的烘托,讓人拍案叫絕。”

近義成語:擊節嘆賞

註釋擊節嘆賞,來自“擊節”與“嘆賞”的合用,晉代左思《蜀都賦》有“巴姬彈弦,漢女擊節”句。意思是說巴地的樂伎和漢族的歌女壹邊彈著弦樂器,壹邊擊打著竹節。後來人們用擊節嘆賞表示對動人音樂或優美文辭的贊嘆和欣賞。例句:他(金庸)的小說之所以有市場,乃因為“文革”令我們的文化與歷史割絕,而他的小說中卻有著大量的先朝列代的人文風物描述,以至於令“文革”後缺乏國學浸潤的“現代人”終對他的小說擊節嘆賞。

反義成語:不過爾爾

註釋不過這樣罷了。有輕視人的意思。例句:五嶽中我只到過南嶽衡山,是在去年元旦,恰逢大雪初晴,山上倒是有些景致。但感覺如果沒有雪的映襯,衡山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