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羔跪乳”語出古訓《增廣賢文》。
以下為民間故事:
很早以前,壹只母羊生了壹只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壹次,羊媽媽正在餵小羊吃奶。壹只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妳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咂了去。妳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妳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壹刀,對妳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麽也不要妳報答,只要妳有這壹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壹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餵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
烏鴉反哺
《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說,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餵養它的母親。烏鴉反哺的故事經壹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為許多人知曉。
隋珠
傳說我國很久以前,有壹個姬姓的朝臣被封疆到漢水之東的壹個地方,建立了歷史上的壹個小小的隋國。壹天,隋國候突然遇到了壹條大蛇,它可能是被哪壹位農夫追殺未遂的大毒蛇,腰部被砍過幾刀,傷勢不輕。
可憐兮兮的大蛇見到候君就流露出壹種悲傷的神情來,希望得到侯君的幫助。隋候見了這條蛇,惻隱之心突生,對受傷的蛇抱有極大的同情。於是他找來了草藥,塗敷在蛇的傷口上,包紮妥當後放蛇回到草從中去了。這條被隋候從死亡邊緣救回的大蛇是仙,很有靈性,知道感恩戴德。等它的傷口完全好了之後,
就遊到江底去尋找珍寶,這條大蛇終於弄到了壹顆很大很奇的珍珠,銜到隋候的家中報答他的救命之恩。這顆珍珠因此帶有幾分傳奇色彩和它自身的光潔完美而成為傳世之寶,並取名為隋侯之珠。
銜環
東漢
楊寶
九歲時,至
華陰
山北,見壹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
寶
取雀以歸,置巾箱中,食以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自稱
西王母
使者,以白環四枚與
寶
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三公),當如此環矣。”事見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後用為報恩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