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典故故事

成語典故故事

常聽的成語典故故事就是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

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壹來,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指關於成語產生、形成、流傳的故事傳說,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既代表了壹個故事典故,又是壹種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義而被廣泛引用。

典故,是壹個漢語詞匯,壹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我們今天所講的典故當然用的是典故的今義,典故的今義,《現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裏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辭海》的釋法與此有類,說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