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關於三省吾身的成語故事

關於三省吾身的成語故事

 三省吾身是說經常自我檢查,反省自己。那麽這個成語出自壹個怎樣的故事呢?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三省吾身的成語故事,希望對妳有幫助哦。

 三省吾身成語故事

 出處春秋?孔丘弟子《論語?學而》。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年紀雖小,卻勤奮好學,深受孔子的喜愛。

 壹天,同學們問他:?妳為什麽進步得這麽快呀?

 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地這樣問問自己:替別人辦的事情有沒有盡到力啊?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學業是不是學習好啊?如果發現哪樣做得不合適,我就及時改正。這樣慢慢地也就成了習慣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千珠履成語故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之壹,他禮賢下士,能言善辯,為楚頃襄王內治外交,功勞赫赫。

 有壹年,秦昭王聯合韓、魏兩國軍隊,任命白起為大將,***同討伐楚國。楚王就派黃歇出使秦國,去勸說秦昭王停止發兵。黃歇陳說利害,說服了秦昭王。秦昭王命令白起停止出兵,並與楚國訂立了友好盟約。楚王為信守和約,就派黃歇和太子完壹道去秦國當了人質。

 後來,頃襄王病重,命在旦夕,可秦昭王竟然不讓太子完回國探視父王,於是黃歇就跑到秦國宰相應侯那兒去說情,黃歇說:?楚王恐怕活不長了,如果讓太子完回國繼承王位,將來他必定會感激秦國的恩德,與秦國親善;但楚王若是另立了太子,楚國今後未必會與秦國友好,請您去勸勸秦王,放太子完回楚國去吧!?

 可秦王聽了應侯轉達的話仍堅決不允太子完回國,於是黃歇就讓太子完扮成楚國的使者,偷偷逃回了楚國。不久黃歇也回到了楚都。

 頃襄王病逝,太子完繼位,稱為考烈王。黃歇因功高勞苦,被提拔為相國,並被封為春申君。黃歇名聲越來越大,投奔到他門下的食客竟多達3000人。

 當時,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手下的門客也多得不可勝數,門客的待遇都極其豐厚。有壹年,平原君派他的壹名門客去拜見春申君。這個門客想炫耀壹番,就故意戴著壹只玳瑁(形狀像龜的爬行動物的黃褐色甲殼)頭簪,手持壹把飾有珠玉的香扇。誰知,春申君的門客壹點也沒顯露出羨慕的神色。原來,春申君好多門客的腳上竟然都穿著綴有珠玉的鞋子(三千珠履)!平原君的門客不禁自慚形穢,忙找個借口溜了。

 大事不糊塗成語故事

 出處元?脫脫等《宋史?呂端傳》。趙普與呂端同為宋太宗朝前大臣,兩人是知心好友,趙普曾私下稱贊呂端說:?呂端辦事公正,為人謙和,受寵不驚,受辱不餒。事事不為自己著想,真有宰相之風。?

 宋太宗在用人上還真有點本領,在他晚年果然拜呂端為宰相了。呂端不負君望,日理萬機,在許多重大問題上都起了關鍵性作用。

 宋太宗有九個兒子,長子元佐被廢為庶民,永世不得入宮;次子元僖暴病夭折。到了太宗晚年的時候,他拿不準在剩下的七個兒子中立哪壹個為太子,太宗傷透了腦筋,脾氣變得很暴躁,眾大臣都不敢進言。後來在寇準的推薦下,趙元侃(即宋真宗趙桓)被立為太子。

 趙元佐和趙元侃都是李皇後所生。宋太宗死後,做了太後的李皇後心疼長子,就指使內侍王繼恩等人陰謀改立被廢的趙元佐為皇帝。商議好了,李太後就命令王繼恩召見宰相呂端。

 呂端壹聽王繼恩講話口氣不對,便騙王繼恩與他同去書閣中尋找宋太宗的遺詔。王繼恩壹進書閣,呂端立刻把他反鎖在閣內,然後自己跑回去面見李皇後,講清不可改立的道理。李皇後沈默不語。呂端於是奉太子於宋太宗靈前宣讀遺詔,太子即位,就是宋真宗。

 第二天早朝,皇帝垂簾引見群臣。文武百官三拜九叩。唯有呂端肅立殿中,不肯下拜,原來他恐怕皇帝是假的(即趙元佐)。待得到恩準,呂端卷簾審視,確認是趙恒之後,他這才跪下連呼萬歲。

 從呂端堅持立太子趙恒為皇帝的事情看,宋太宗是說對了。宋真宗執政後,宋朝又恢復了穩定局面。

 宋太宗是至道三年病死的,呂端實際上是他臨死前受命為相的。當時有人說呂端?辦事糊塗,不宜為相?,宋太宗說:?我看呂端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