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軍隊全部被消滅。比喻事情徹底失敗。
出處:《舊唐書·李希烈傳》:“官軍皆為其所敗,荊南節度使張伯儀全軍覆沒。”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與周兵屢戰,俱被陸續誅滅,復現原形,大失朝廷體面,全軍覆沒;臣等只得逃回。”
全璧歸趙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同“完璧歸趙”。
全功盡棄
功:功效,功績;棄:丟掉。全部功效都喪失幹凈。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壹攻而不得,前功盡滅。”
全國壹盤棋
指全國各部門在中央統壹領導下,全面安排,互相協作。
全軍覆滅
整個軍隊全部被消滅。比喻事情徹底失敗。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與周兵屢戰,俱被陸續誅滅,復現原形,大失朝廷體面,全軍覆沒;臣等只得逃回。”
全力以赴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
出處:清·越翼《廿二史劄記·五·東漢尚名節》:“蓋當時薦徵辟,必采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為茍難,遂成風俗。”
全民皆兵
指把能參加戰鬥的人民全都武裝起來,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
全能全智
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同“全智全能”。
全盤托出
連盤子也端出來了。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出處:元·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十六:“今日特為妳起模畫樣,和盤托出。”
全身遠害
遠:離。保全生命,遠離災害、危害之地。亦作“遠害全身”、“全身遠禍”、“潛身遠禍”。
全神關註
指壹心註意。
全神貫註
貫註: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壹點上。形容註意力高度集中。
出處:葉聖陶《伊和他》:“他指著球裏嵌著的花紋,相著伊又相著花紋,全神貫註的,十分喜悅的告訴伊。”
全神灌註
形容註意力高度集中。同“全神貫註”。
全始全終
全:完備,齊全;終:結束。從頭到尾都很完善。形容辦事認真,有頭有尾。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為人為徹,壹定等那大王來吃了,才是個全始全終;不然,又教他降災貽害,反為不美。”
全受全歸
封建禮教認為人的身體來自父母,應當終身潔身自愛,以沒有受過汙辱損害的身體回到父母生我時那樣。
出處:《禮記·祭義》:“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
全無心肝
比喻不知羞恥。
出處:《南史·陳後主紀》:“叔寶全無心肝。”
全心全意
投入全部精力,壹點沒有保留。
全知全能
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全智全能
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茍全性命
茍:茍且,姑且。茍且保全性命。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顧全大局
指從整體的利益著想,使不遭受損害。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壹回:“然而要顧全大局呢,也有個無可奈何的時候;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就不能不自己開解自己。”
歸全反真
回歸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出處:唐·白居易《故僥州刺史吳府君神道碑銘序》:“無室家累,無子孫憂,屈伸寵辱,委順而已,未嘗壹日戚戚其心顏,以至於歸全反真,故予所謂達人之徒歟?信矣!”
兩全其美
美:美好。指做壹件事顧全到雙方,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司徒,妳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求全責備
求、責:要求;全、備:完備,完美。對人對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出處:《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壹人。”
求全之毀
毀:毀謗。壹心想保全聲譽,反而受到了毀謗。
出處:《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十全十美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萬全之策
策:計策、辦法。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出處:《韓非子·飾邪》:“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萬全之計
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同“萬全之策”。
出處:《三國誌·蜀誌·龐統傳》“親待亞於諸葛亮”裴松之註引《江表傳》:“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大獲全勝
獲:擒獲俘虜,奪取敵方輜重;全:完全。形容獲得完全的勝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現。”
竭盡全力
竭盡:用盡。用盡全部力量。
出處:《三國誌·魏誌·賈逵傳》裴松之註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面目全非
非:不相似。樣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變得不成樣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陸判》:“舉手則面目全非。”
目無全牛
全牛:整個壹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出處:《莊子·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完名全節
指名節得以保全。
文武全才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人才。
出處:《舊五代史·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誌氣,後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百舉百全
每次行動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應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出處:《三國誌·魏誌·郭嘉傳》:“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百下百全
猶言百發百中,萬無壹失。
出處:漢·班固《漢書·馮奉世傳》:“以將軍材質之美,奮精兵,誅不軌,百下百全之道也。”
才貌兼全
既有才學,容貌又美。同“才貌雙全”。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贊見女兒人物整齊,且又聰明,不肯將他配個平等之,定要揀個讀書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禮厚薄到也不論。”
才貌俱全
俱:全,都。既有才學,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雙絕”、“才貌雙全”、“才貌兩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願。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才貌兩全
才學相貌都好。同“才貌雙全”。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壹折:“七歲草字如雲,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
才貌雙全
才學相貌都好。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壹折:“七歲草字如雲,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
殘缺不全
殘:殘破;缺:缺少;全:完整。殘破、缺少,很不完全。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
福祿雙全
福:福氣;祿:俸祿。既有福氣,又做官,享受俸祿。
出處:元·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俺如今福祿雙全,穩拍拍的綠窗下做針線。”
福壽雙全
幸福和年壽兩樣全備。
出處:《紅樓夢》第五二回:“老祖宗只有伶俐聰明過我十倍的,怎麽如今這麽福壽雙全的?”
計出萬全
萬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計劃非常穩當周密,決不會發生意外。
出處:《漢書·晁錯傳》:“帝王之道,出於萬全。”
目牛無全
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出處:《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雀小臟全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色色俱全
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很齊全。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二回:“過了半個月,已是色色俱全,便檢了初三迎娶。請了壹位候補同知盛濤,並壹位試用知縣張春午做大賓,擇了午時發了轎,大吹大擂,竟到黎大人那邊去。”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無缺。
委曲成全
指使自己受委屈,來成全別人。亦作“委曲周全”。
委曲求全
委曲:曲意遷就。勉強遷就,以求保全。也指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出處:《漢書·嚴彭祖傳》:“何可委曲從俗,茍求富貴乎!”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出處:《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五毒俱全
五毒:多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指違法亂紀,各種壞事都做。
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鹹的合稱。形容調味齊全適宜。
出處:《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壹舉兩全
指壹舉措而能顧全兩面。
出處:《三國誌·魏誌·郭淮傳》:“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壹舉兩全之策也。”
壹應俱全
壹應:壹切;俱:都。壹切齊全,應有盡有。
以偏概全
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
出處:吳家國《普通邏輯》:“只有分析地閱讀,才能學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壹知半解;只有綜合地閱讀,才能學得完整系統,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責備求全
猶言求全責備。
出處:況周頤《蕙風詞話》卷壹:“僅有某某數字,於四聲未合,即姑置而過存之,亦孰為責備求全者。”
智勇兼全
既有智謀,又有勇氣,二者兼備。
出處:明·張鳳翼《紅拂記·奸宄覬覦》:“我壹向頗有窺西京之意,叵耐楊素那老兒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收兵,未遂所願。”
智勇雙全
又有智謀,又很勇敢。
出處: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韜,智勇雙全 。”
忠孝兩全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五音不全
五音: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宮、商、角、徵、羽,相當於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來叫合、四、乙、尺、工。指人缺乏音樂細胞。
出處:春秋時期,在《管子·地員篇》中,有采用數學運算方法獲得“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的科學辦法,這就是中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三分損益法”。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出處:茹誌娟《如願》:“妳別看我們那個生產小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而死,不願茍全性命。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茍且偷生。
出處:《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牽壹發而動全身
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
出處:清·龔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觸》詩:“壹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同“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裏,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出處:《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
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在旁協助。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卻在無意中得到了。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將大門閉了,兩個促膝細談。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