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 形容 家貧而讀書刻苦。
成語出處: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 勤學 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成語例句: 壹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 鑿壁偷光 ”的誌士。
繁體寫法: 鑿壁婾光
註音: ㄗㄠˊ ㄅㄧˋ ㄊㄡ ㄍㄨㄤ
鑿壁偷光的近義詞: 囊蟲映雪 穿壁引光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廢寢忘食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常形容專心致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元帝 在 江 荊
鑿壁偷光的反義詞: 不學無術 術:方法,辦法。沒有學問,也沒有本領此時制臺正想振作有為。都說他的人是個好的,只可惜了壹件,是犯了
成語語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謎語: 挖墻而入竊壹空
讀音註意: 壁;不能寫作“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