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刃血的意思是:兵器上沒有沾上血。
兵不血刃(拼音:是 bīng bù xuè rèn)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荀子《荀子·議兵》。兵不血刃指兵器上沒有沾上血;比喻未經戰鬥就輕易取得了勝利。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定語、狀語。
成語出處:戰國·荀子《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於此,施及四極。”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兵不血刃”。
成語寓意
孫武講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既講述了兵不血刃的原因,也講到了做法。但凡戰爭,總逃不開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生靈塗炭。如果國家內部,國家之間的矛盾,都能夠以非武力的方式解決的話,那將是蒼生之福。
成語告訴人們,解決問題,消除矛盾的最佳方法是想出計謀,或者使用外交手段談判,這才是兵不血刃的好辦法;如果要動用到兵將,攻城掠地的話,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了。
時至今日,無論國際還是國內,解決問題的方式以談判溝通為主要潮流。人與人之間,也同樣如此,產生矛盾,冷靜而又聰明地進行交流溝通,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