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同義詞:
對牛鼓簧、白費口舌
成語詞目對牛彈琴
漢語註音duì niú tán qín
英 譯play the lute to a cow -- to have [choose] the wrong audience
成語釋義 對著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麽。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物件。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於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後往往如醉如癡。
有壹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壹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壹曲,於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壹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並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壹會兒,他又想出了壹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壹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麽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物件。
感 *** 彩貶義詞
語法結構動賓式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用於譏諷別人。
近義詞語對牛鼓簧、白費口舌、錯認顏標
反義詞語談笑風生、心有靈犀、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知音識曲
相關燈謎牧童拉二胡打壹成語
歇後語抱著琵琶進磨坊——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牛不入耳
對牛彈琴,壹竅不通
對牛彈琴----白費勁
對牛彈琴----不通音律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麽。
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物件,說明沒看清楚就倉促行事。
對牛彈琴---浪費感情
辨形牛,不能寫作“生”。
辨音彈,不能讀作“dàn”。
成語示例
1.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對牛彈琴,牛不入耳,罵得很好,咱們壹總再算賬!
2. *** 《反對黨八股》:“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諷刺物件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物件的意思裏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
3.說了壹大堆,結果對方什麽都沒聽懂,真是對牛彈琴,浪費熱情。
4.跟法盲講法律簡直就是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