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 好利忘義是什麽意思?有什麽樣的典故和故事?

成語: 好利忘義是什麽意思?有什麽樣的典故和故事?

成語: 好利忘義 成語簡解

編號 : 3555

成語 : 好利忘義

註音 : ㄏㄠˋ ㄌ|ˋ ㄨㄤˋ |ˋ

漢語拼音 : hào lì wàng yì

參考詞語 : 見利忘義

釋義 : 義參「見利忘義」。見「見利忘義」條。

Emoji符號 : 義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好利忘義”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高祖過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親呂後掌握政權,其間殘害劉氏親屬,大力提拔呂氏宗親。呂後壹死,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機鏟除呂氏外戚的勢力,但是周勃壹直無法順利入主當時由呂祿掌管的北軍。陳平和周勃知道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後,就挾持酈寄的父親酈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壹壹鏟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麽做,壹方面是為了救父親,壹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典源 :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源,提供參考。《漢書.卷四壹.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系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仆禦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 〔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註解〕 (1)孝文:劉恒(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采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書證 : 01.宋.洪邁《夷堅誌三誌辛.卷壹.範端智棋戰》:「及對局,既有勝矣,思行太過,失應壹著,遂變捷為敗,索手而出。乃知非分財物,不容妄享。好利忘義之徒,可以內省也。」 02.《三國演義.第壹○回》:「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闿之惡,非謙罪也。」

成語接龍

“義”字開頭的成語

義不容辭

義憤填膺

義正辭嚴

義無反顧

義正詞嚴

義盡仁至

義切辭嚴

義不得辭

義無所辭

義不反顧

義憤填胸

義不容卻

義無返顧

義不同戴

“好”字結尾的成語

投其所好

阿其所好

忘年交好

趨其所好

從其所好

忘年之好

“好”字開頭的成語

好逸惡勞

好事多磨

好高騖遠

好事多妨

好利忘義

好事難諧

好事多阻

好道安貧

好事天慳

好事多慳

好事多魔

好高務遠

“義”字結尾的成語

天經地義

忘恩負義

斷章取義

開宗明義

舍生取義

見利忘義

顧名思義

舍生取義

背恩忘義

殺身成義

引經據義

孤恩負義

釋生取義

好利忘義

因名思義

昧利忘義

忘恩失義

忘恩背義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好利忘義。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好利忘義”分成的單字詳解:

好, 利, 忘, 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