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巾幗不讓須眉的成語?

巾幗不讓須眉的成語?

‘巾幗不讓須眉’是壹個成語。

成語解釋: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壹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註釋: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須眉。

出自《三國誌·魏誌·明帝睿傳》裴松之註引的《魏氏春秋》:“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譯文:諸葛亮已經多次派遣使者交書,又送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以此激怒宣王。

示例:

1、天生麗質是妳的招牌,幹凈利落是妳的特色;巾幗不讓須眉是妳的性格;光彩照人的妳魅力四射;祝妳三八婦女節,永遠快樂!

2、而在登頂於山戚公祠時,同樣,她們也迸發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豪邁之情:“此地曾寒倭寇膽,異邦猶震戚公名,八年戰績承余烈,祠宇巍巍抵百城。

擴展資料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數民族日漸強大,他們經常派兵侵擾中原地區,搶劫財物。北魏朝廷為了對付他們,常常大量征兵,加強北部邊境的駐防。

木蘭從軍講的是當時壹位巾幗英雄的故事。木蘭據說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人,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寫字,平日料理家務。她還喜歡騎馬射箭,練得壹身好武藝。有壹天,衙門裏的差役送來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怎能參軍打仗呢?木蘭沒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木蘭父母雖不舍得女兒出征,但又無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蘭隨著隊伍,到了北方邊境。她擔心自己女扮男裝的秘密被人發現,故此處處加倍小心。白天行軍,木蘭緊緊地跟上隊伍,從不敢掉隊。夜晚宿營,她從來不敢脫衣服。作戰的時候,她憑著壹身好武藝,總是沖殺在前。從軍十二年,木蘭屢建奇功,同伴們對她十分敬佩,贊揚她是個勇敢的好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