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敷出、寅吃卯糧、等米下鍋
壹、入不敷出 [ rù bù fū chū ]
解釋: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二、寅吃卯糧 [ yín chī mǎo liáng ]
解釋:這壹年吃了下壹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後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先缺後空。”
擴展資料
壹、入不敷出反義詞
豐衣足食 [ fēng yī zú shí ]
解釋: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頭官人,豐衣足食。”
譯文:大堂裏面的官員,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食。
二、寅吃卯糧反義詞
飽食暖衣 [ bǎo shí nuǎn yī ]
解釋:飽食:吃得飽;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寬裕,衣食豐足。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譯文:人有辦法:吃飽穿暖,逸居而不教,就和禽獸差不多
2. 四字成語 減少――形容減少的成語 關於減少的成語 ***收錄描寫減少的成語13條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不豐不殺 豐:厚;殺:減少。不奢侈也不嗇儉。不增加也不減少。
出處:《禮記·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
紅衰翠減 紅:指花;翠:指綠葉。紅花衰敗,綠葉減少。形容春盡花殘或初秋百花雕謝的景象。
出處: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裒多益寡 裒:減少;:增補。拿多余的壹方,增加給缺少的壹方。比喻多接受別人的意見,彌補自己的不足。
出處:《易·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清心寡欲 清:清凈;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欲念。
出處:《後漢書·任隗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欲。”
日削月朘 朘:縮小,減少。日日削減,月月縮小。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
出處: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窮。”
日朘月減 朘:縮小,減少。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日朘月削 朘:縮小,減少。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損上益下 減少君上的權利以施惠下民。
添兵減竈 嗇兵員,反而減少行軍飯竈。指偽裝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騙對方。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明日為五萬竈,又明日為三萬竈。龐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有損無益 損:減少,損失;益:增加,益處。只有減少,沒有增加。也指只有損害,沒有益處。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贛子》:“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無損也。多沽傷費,多飲傷身,有損無益也。”
有增無損 損:損害,減少。仍在增加,不見減少。指事物向著某個方面不斷深化。
又弱壹個 弱:喪失,減少。又少了壹個。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壹個焉,姜其危哉!”
損有余補不足 減少多余的,補充欠缺的。
出處:《漢書·食貨誌上》:“取於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不足。”
減開頭的成語
減師半德 謂只學到老師的壹半。
齒少氣銳 指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齒少心銳 指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貴少賤老 看重年輕力壯者而輕視年老體弱者。同“貴壯賤老”。
會少離多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積少成多 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聚少成多 聚:集合,會合。壹點壹滴的積累,就會由少變多。
絕少分甘 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食少事煩 每日吃飯很少,可是處理的事務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
食少事繁 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同“食少事煩”。
眾少成多 猶積少成多。指只要不斷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粥少僧多 比喻東西少而人多,不夠分配。
主少國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
3. 關於減的四字成語翠消紅減 形容女子姿容減退。
紅衰翠減 紅:指花;翠:指綠葉。紅花衰敗,綠葉減少。形容春盡花殘或初秋百花雕謝的景象。
添兵減竈 嗇兵員,反而減少行軍飯竈。指偽裝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騙對方。
偷工減料 原指商人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產品質量,削減工料。現也指做事圖省事,馬虎敷衍。
香消玉減 比喻美女日漸消瘦。
帶減腰圍 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損。
分房減口 指舊時荒年,為減輕家庭負擔,維持生計,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
分身減口 指舊時荒年,為減輕家庭負擔,維持生計,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減口”。
加減乘除 算術的四則運算,借指事物的消長變化。
減師半德 謂只學到老師的壹半。
輕車減從 行裝簡單,跟隨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同“輕車簡從”。
輕騎減從 行裝簡單,跟隨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同“輕車簡從”。
日朘月減 ?昂縮小,減少。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玉減香消 比喻美人的消瘦、萎靡。同“玉減香銷”。
玉減香銷 比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4. 形容收入遠低於支出成語成語是: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
解釋: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示例:他家人口太多,收入少,常常入不敷出。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經濟困難
近義詞寅吃卯糧、捉襟見肘
反義詞量入為出、綽綽有余、日進鬥金、量入為主
擴展資料
1、入不敷出的近義詞
捉襟見肘
解釋:拉壹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出自: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見肘的生活,更那有什麽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
示例:他是個小文員,收入本來不高。這時孩子因病住院,真是捉襟見肘啊!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2、入不敷出的反義詞
日進鬥金
解釋:壹天能收進壹鬥黃金。形容發大財。
出自:二月河《胡雪巖》:“這個職位,壹望而知是日進鬥金的好差使。”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5. 形容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的成語是什麽形容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的成語是“開源節流”。
壹、拼音:kāi yuán jié liú 二、釋義: 開:開發,開辟;源:水源。開發來源,節制流失。
比喻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三、出處: 出自《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
四、例句: 1、為了擴充公司業務,請各單位切實展開開源節流運動。 2、他今天能有點積蓄,就是長久以來開源節流的結果。
3、如果不能開源節流,我們的存款如何增加? 4、我今天找妳來,就是請妳設法幫我們公司開源節流。 5、我們要大家開源節流,如果壹時之間開不了源,至少可以先節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