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斷義的意思是:指將袍子割掉,將情義斷了。指與結義兄弟斷絕來往,恩斷義絕。也比喻朋友間的情誼壹刀兩斷。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成語寓意:
古語有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即使壹個有良好品行的人,在壹個壞的社會氛圍中,也會慢慢被侵蝕。後天的教育就是在這樣壹張白紙上繪畫,而如果周圍的環境壹片骯臟,不經意間,這張純潔的白紙就會被外界的汙濁所侵染。
孔子也曾說過:“道不同不相為謀”,對於觀點、理想不同的人,沒有必要在壹起籌謀、合作。成語告訴人們,對於不正確的人和事,必須有徹底放棄、不留隱患的毅力、決心和行動,割袍斷義,斷絕來往。
割袍斷義的例句:
1、既然我們已經走到了這壹步,那就讓我們徹底割袍斷義,從此成為陌生人吧。
2、他們的關系因為某些難以言說的隔閡而逐漸惡化,最終導致了壹場割袍斷義的悲劇。
3、他們曾是最好的朋友,但因為壹個誤會,他們最終走到了割袍斷義這壹步。但即使是這樣的決定,也沒有辦法抹去他們過去的友情和回憶。
4、他決定割袍斷義,與過去的不愉快徹底告別,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他知道這是壹個痛苦的決定,但他相信這是他唯壹的選擇。
5、他對那個曾經的朋友感到失望至極,於是他做出了壹個決定:割袍斷義。他決定從此不再與他有任何關系,走上了各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