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水滴石穿和愚公移山來源於什麽故事題目?

成語水滴石穿和愚公移山來源於什麽故事題目?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壹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1]

成語:水滴石穿[1]

拼音:shuǐ dī shí chuān

滴:滴落。穿:洞穿。水壹直向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成語典故

《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成語故事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乖崖認為這是壹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壹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壹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壹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庫中偷來的。張乖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壹文錢算得了什麽!妳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乖崖大怒,判道:“壹日壹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乖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