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震怒,人民怨恨。 形容 為害作惡 非常 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成語出處: 《後漢書·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壹夫奮臂,舉州同聲。”
註音: ㄊㄧㄢ ㄋㄨˋ ㄖㄣˊ ㄧㄨㄢˋ
天怒人怨的近義詞: 怨聲載道 形容普遍地表示不滿或怨恨民間怨聲載道,天變叠興。《京本通俗小說》 天怒民怨
天怒人怨的反義詞: 歌功頌德 作成歌詞頌揚功勞與美德,原有褒義;但是現在已經發展成為貶義,有阿諛逢迎的意思歌功頌德今時事,側聽諸
成語語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引起公憤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wrath of god and resentment of men <widespread indighation and discontent among the people>
讀音註意: 怨,不能讀作“yuān”。
寫法註意: 怨,不能寫作“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