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漏網遊魚 成語簡解 編號 : 4473 成語 : 漏網遊魚 註音 : ㄌㄡˋ ㄨㄤˇ |ㄡˊ ㄩˊ 漢語拼音 : lòu wǎng yóu yú 參考詞語 : 漏網之魚 釋義 : 義參「漏網之魚」。見「漏網之魚」條。 Emoji符號 :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漏網遊魚”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漏網之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罰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茍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麽作奸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從前的法令可以說非常嚴密,但是各種罪惡偽詐卻紛紛出現。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於教化,而不在於法令。後來「漏網之魚」這個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於比喻僥幸逃脫法網的人,或比喻驚慌逃竄的人。 典源 : 此處所列為「漏網之魚」之典源,提供參考。《史記.卷壹二二.酷吏列傳.序》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 *** 。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樸2>,綱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奸,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註解〕 (1)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 破觚為圜 」。 (2)斲雕而為樸: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樸,同「樸」。見「 斲雕為樸 」。 (3)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比喻犯大罪的人。見「 吞舟之魚 」。 (4)烝烝:純厚寬大。 (5)黎民:百姓、民眾。 (6)艾安:寧息、安定。艾,音|ˋ。 書證 : 01.《封神演義.第壹四回》:「李靖望前飛走,真似失林飛鳥,漏網遊魚,莫知東南西北。」 成語接龍
“魚”字開頭的成語
魚目混珠 魚遊釜中 魚遊沸鼎 魚水相得 魚得忘筌 魚目入珠 魚目亂珠 魚目為珠 魚目混珍 魚遊釜底 魚遊釜中 魚池之殃 魚沈鴈落 魚遊沸釜 魚遊沸鼎 魚遊釜內 魚遊釜底 魚沈鴈落
“漏”字結尾的成語
水泄不漏
“漏”字開頭的成語
漏網之魚 漏網遊魚
“魚”字結尾的成語
緣木求魚 殃及池魚 漏網之魚 落雁沈魚 帝虎魯魚 忘筌得魚 竭水博魚 緣木希魚 涸澤取魚 遊釜之魚 亥豕魯魚 漏網遊魚 落鴈沈魚 竭水搏魚 涸水取魚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漏網遊魚。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漏網遊魚”分成的單字詳解:
漏, 網, 遊, 魚。